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什么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① 其实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都希望能静静读书,交个好友,参加集体活动。
尽管这些平常事微不足道,但足以让学生心情愉快。
可是为了考出更好的成绩,整个社会招数百出:② 学校开出实验班、重点班、行政班等措施;家长也取缔了孩子的周末自由时间,展开各类功课的补习;朋友圈里流传着各种优质辅导学校的信息……③全民动员的形势真当是势不可挡!“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④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
然而,大家却都忘了最初学习的目的。
(1)文中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不足道B.取缔C.流传D.势不可挡(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B(2)D【解析】【分析】(1)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
如许多不健康的游乐场所被取缔。
此词不能支配“孩子的周末自由时间”,运用对象明显错误。
应改为“取消”。
故选B。
(2)“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连接紧密,稍有停顿,之间不能使用句号。
或改为逗号或去掉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⑴ B⑵ D【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2.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论。
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析图案】一段时间,一款“爱国”主题的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
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心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示例,用诗化的语言回答祖国是什么。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答案】(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然后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归纳,语言简明,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解答此题,先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有内容,初步感知画面信息;然后合理想象,(3)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示例:祖国是什么?青松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故答案为:(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点评】解答图文转换此类试题描述画面时,要展开想象,使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
分析寓意时,要挖掘画面的隐含信息,由物及人,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图案中的华表意向为字母I,心形图案喻为爱,组合单词YOU,自然凸显主题。
3.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地球表面超过三分之二被水覆盖着。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家园,学校决定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由此形成了江河奔涌、大海澎湃的壮观景象,引发了古代诗人的感慨。
请你写出一句这样的古诗词,与同学们交流。
(2)除了江河湖海之外,地球还有一种与水有关的地理环境——湿地。
湿地对地球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为了保护湿地,国家设立了湿地公园,下图是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志。
请你简要说明该标志的寓意。
【答案】(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或:星垂平野旷,月涌大江流。
)(2)这个标志由两部分组成,外圈是“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中、英文名称,内圈图案是湿地景观——天鹅引吭高歌,水鸟惬意戏水,鱼儿逐波畅游,水草随风摇曳,包括了湿地“水、动物、植物”三个要素。
标志体现了湿地公园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的宗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文表达题,要结合图案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来分析。
先要指出图案中的要素,再指出这些图案要素与要表达的主旨的关系。
【点评】要求学生紧扣画面内容,叙述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生动。
能力层级C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甲)(A.诞生 B.由来)。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都(乙)(A.扶老携幼B.尊老爱幼),兴高采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________的一项体育运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uì________纯________恩赐(2)在文中甲、乙两处选择后面括号中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3)文中画线部分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
(不必写原句)【答案】(1)粹;cì(2)B;A(3)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
纯cuì的“粹”注意部首是“米”,容易写错为“碎”;“赐”注意声母为“c”不为“ch”。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诞生”指(人)出生;“由来”指事物发生的原因;联系上文甲处应填“由来”。
“扶老携幼”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尊老爱幼”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联系上下文乙处应填“扶老携幼”。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民俗活动”是“一种娱乐游戏”,是“一项体育运动”,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也……”。
故答案为:⑴粹 ; cì⑵ B ; A⑶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项合适的词语填入。
⑶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明确复句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5.学习语文既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
语文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语文生活”。
(1)【对联入座】阅读下面的对联,选择相应的店铺对号入座。
A.油漆店 B.裁缝店①好将妙手夸针巧,漫把春光细裁剪。
________②此是春华秋实事业,并非东涂西抹文章。
________(2)【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赏评广告】共担风雨,分享阳光。
(天气预报)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句式工整语意含蓄,“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分别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则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仿照上述例子,请你赏评。
(任选一则)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节能广告)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
(节水广告)【答案】(1)B;A(2)书香满校园,智慧润人生。
(3)示例1: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运用了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
“一小步”与“一大步”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示例2: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解析】【分析】(1)第一句中的“妙手”“针”“裁剪”几个词语表明此对联与“裁缝”有关;第二句中的“东涂西抹”表明此对联与“油漆”有关。
(2)本题拟写标语时要围绕“读书”的主题,并且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读经典书,做文明人;示例2: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点亮人生。
(3)对对联的赏析,可从主题、内容、写作特色等角度进行。
示例1:“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这个对联句式整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随手关灯一小步”用“随”和“小”让人们感觉到亲切、轻松;“节约能源一大步”用一个“大”字突出强调了节约能源的主旨;“小”与“大”又形成对比,体现了节约能源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的理念。
示例2:“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中的“唤”,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委婉亲切;“轻轻一拧”,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号召大家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故答案为:⑴B;A;⑵书香满校园,智慧润人生;⑶示例1: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