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起源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
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

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
(1)教育计划的定义
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
(2)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
(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

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3)按制定计划主体权力的大小、能控制教育资源范围的大小、计划对象特定化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的教育计划、地区的教育计划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计划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实际上不可能只有国家的教育计划而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

因为如果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国家的教育计划就会落空。

(4)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育系统的发展为出发点。

从教育行政管理上讲,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宏观控制,不但要制定好教育事业的综合发展规划,还要制定好单项的教育计划。

二、教育预测
1.预测与教育预测的含义
(1)预测的含义
预测,一般是指人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或未知状况的结果。

(2)教育预测
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作出科学的估计。

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

①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一样,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作出来的。

而前提条件又分为必然性前提和假设性前提。

②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可以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也可以确切地给定。

③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和其他预测一样都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

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

2.教育预测在教育计划中的作用
(1)为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要求和步骤。

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是以对教育的社会需要及个人需要的预测为依据的。

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首先是一个教育预测活动,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教育预测基础上的教育计划目标才是可能实现的教育计划目标。

(2)为教育计划中可行方案的选择提供服务
科学的教育预测不仅包括教育发展的状况预测,还包括针对情况的方案预测。

有了各种不同的实施计划的方案,才可能加以比较和选择,找出实现计划目标或解决主要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效率。

(3)为教育计划实施中的修改、补充提供服务
客观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教育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实行中,也要相应地做这样或那样的修改和补充。

这就需要根据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倾向,预测它们的未来后果,并依此对教育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调整、补充,以避免因盲目性而引起失误。

3.教育预测的内容
(1)教育发展模式的预测
这一预测以教育体制为预测对象,探讨教育体制即探讨由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结构、办学形式、经费来源、发展规划等方面所构成的模式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2)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预测
这一预测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普通教育的学科结构等的变化为预测对象,探讨国民经济结构变化及其发展水平对教育结构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3)教育人口变化的预测
人,人口的变化直接带来教育需求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减带来受教育人数及教育规模的变化,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又引来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教育机构设置的变化。

(4)教育投资预测
这一预测以国家对教育投资总额的多少及教育经费分配构成为预测对象,探讨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即物质生产状况与教育投资水平的关系。

(5)教育内容、方法发展变化的预测
它把教育内容与方法作为预测对象,探讨由于政治经济的需要,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所引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新变化。

(6)教育布局的预测
它以不同地区教育的规模、数量、种类、级别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即以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布局为预测对象,探讨教育布局与经济、文化布局的关系。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地理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必然带来教育布局上的地区差异。

如何使教育布局与经济、文化发展布局相适应是教育布局预测的核心问题。

(7)人才需求预测
它以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数量、规格、层次、结构和比例为预测对象,探讨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教育计划的结构
1.教育发展目标
教育发展目标是指教育整体发展目标,它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展望,一种预测。

教育目标是教育计划制定的出发点,又是评价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标。

现代教育发展目标具有多
(1)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教育发展目标的选择,依其出发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这是因为社会为教育发展所规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2)层次性
通常把教育发展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的长期目标、计划目标及手段目标。

总体的长期目标是依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及需要,事先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作的预测。

计划目标是以教育现状为基础,从现状推出教育发展趋势。

把某种教育预测同教育计划目标联系起来,就可以确定教育计划目标实现的范围。

为了实现任何一个计划目标,都需要一定的手段,而取得手段本身又成了低一层次的目标,按层次推下去,目标越来越具体。

2.现状的诊断和分析
目标的设定是以对现状的诊断及分析为前提的。

对现状进行诊断与分析的目的在于确认问题、界定问题及分析原因。

确认问题是现状诊断与分析的第一步,要确认问题就需要了解实际状态、期望状态和差距这三个方面。

实际状态一般是通过有关资料的收集、处理、调查分析获得的。

3.教育计划目标
教育计划目标是教育计划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是在教育发展目标的引导下,在现状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