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细胞增殖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模拟实验
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受细胞核
控制能力的制约。
③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
2.细胞周期
①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真核生物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备细胞周期,如果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皮肤的生发层等。
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②一般情况下,如果细胞高度分化就丧失分裂能力,也就没有细胞周期,但是像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也能增殖分化;细胞如果变成癌细胞,就会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周期变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因为分裂结束后就不再进行分裂了。
当然不管进行哪种分裂都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如果用某种方法抑制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也就不再进行分裂,临床上用某些化学物质控制肿瘤的发展,还有抑制细菌的增殖等都是利用这种机制。
3.有丝分裂过程
①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复制前,一条染色质上1个DNA,复制后一条染色质上2个DNA,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分裂间期核膜核仁仍然存在。
②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时。
③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是:间期:动物细胞中心体倍增;前期: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④秋水仙素和低温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着丝
点分裂是本身行为,不是纺锤体拉开的。
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赤道板是虚拟的空间位置。
⑤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二倍体的单倍体进行有丝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
4.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染色体形态变化
(2)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纺锤体的变化:形成时期为前期→解体时期为末期。
(4)核膜、核仁的变化:解体时期为前期→重建时期为末期。
(5)中心体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5.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并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6.减数分裂
①细胞名称的变化
精原细胞经DNA复制后为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2个)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为精细胞(4个)
卵原细胞经DNA复制后为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极体(2个)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为卵细胞(1个)+极体(3个)
②减数分裂过程
初级性母细胞: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次级性母细胞: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已减半)
中期:各个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细胞质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③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所以次级的性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7.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方法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8.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①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HC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②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使染色体着色。
④压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⑤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