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的撰写一、什么是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
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三、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案例的主题,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它是案例撰写者对事例经过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及对案例题材、背景的处理与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结晶,是案例的灵魂。
3、细节: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揭示人物心理。
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
面对同一情景,不是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
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
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的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取得成功的体会,也有成果的遗憾以及今后的打算、设想等。
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细节和结果是案例正文的最基本的要素。
正文是案例的主体。
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题部分,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讲明案例所要反映的事件和情况。
语言要求平实、简洁、准确、生动,忌文学化和过分拖沓,同时也应该保证能够讲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不能遗漏与事件有关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因素。
案例正文形式,没有严格规定。
5、评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能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
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四、教学案例的写作(一)立主题。
写作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些策略。
因而,教学案例也要有主题。
所谓主题,就是教学事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案例的成败与价值。
一般而言,主题是教学事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信息。
主题的确立,是作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
由此可见,教学事例本身的价值,决定教学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选取极其重要。
为此,我们要从众多的反思日记中,筛选采用那些大家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的问题,蕴含有新理念与新策略的、耐人寻味的事例,提炼出正确、集中、鲜明、深刻的主题。
对于提炼主题,有以下几点要求:1、主题紧扣案例。
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
2、定题具有新意。
提炼主题要有创新精神,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主题,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顺应时代发展。
要与时俱进,要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4、符合教育规律。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5、具有指导意义。
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
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见大。
(二)择类型。
确立了主题后,就要进行定型的思考。
定型,即在写作前,依据事例的数量与性质,确定选用哪种类型的教学案例。
余文森教授说:“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
”从目前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案例看,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单一片段型。
一般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片段与评析,反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
这类案例内容单一,短小深刻。
②对比片段型。
一般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段与评析组成,在比较中倡导新理念、新策略。
这类案例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③课时综合型。
一般是由一节课中各具特点的几个教学亮点与评析组成,反映了一节课教学进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
这类案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④专题解读型。
一般是围绕一个专题,由三四个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案例与评析组成,对某一新理念较为全面的解读。
这类案例主题突出,策略多样。
随着教学案例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案例类型。
(三)定形式。
教学案例的内容是多样的。
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形式也应是多样的。
然而,形式的多样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形式无定规,大体有常规”。
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事例、反思与评析。
从发表的教学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标题。
正文,有的用黑体字标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三个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体字标出反思与评析;有的用黑体字标出案例(或片段)、反思与评析,背景放在叙事前交待。
标题。
标题是教学案例的眼睛,是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的揭示。
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并对教学案例内容或主题有个基本的了解。
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类。
单一式标题。
只有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表达一种理念,做出一个判断,体现一种策略、说明一个道理,概括一种情景,提出一个问题,点明一个内容。
如《在读中感悟》、《“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
复合式标题,除主标题外,还有副标题——对正标题的内容加以说明、补充或限制。
如《尊重个性自主探究——<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案例》。
背景。
教学案例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案例的主题,要简洁、准确地向读者介绍教材版本、学制、学科、册数及课题,交代、说明教学案例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发生的。
案例。
这是教学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发生、发展的过程。
核心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重点要把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怎样在对话互动中,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尤其是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教师内心的感受,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描述,成为教学实践的真实再现。
要注意的是,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围绕主题,恰当取舍,不搞有闻必录。
同时,要求叙事的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
1、目的要明确。
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
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疑难或某一项决策。
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2、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
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
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
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 ( 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
3、情景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
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
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4、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
要求文字简练。
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
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5、叙述要客观。
写作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案例写作中。
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
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不能流露感情的褒贬。
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评析或反思。
评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内容进行理性的解读,评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价值意义,以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给人以启示。
评析要实在,从事实本身出发,实事求是,说清道理,不脱离实际地空发议论。
评析要中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做到这两点要求,评析的操作要坚持以事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总结规律。
其思路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具有创造性的典型行为,评析何处成功,哪儿闪亮,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目标观、资源观,为什么它是成功的、闪亮的,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
评析一般在案例的叙事之后评析。
也有的边叙事边评说,语言朴实,文字简练,用括号或其它字体显示。
也有的既有边叙边评,又有总评。
1、理论实际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