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附:《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1、P2第5行暖心行动:指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县组织开展的由县领导带头联系108户企业,91个县直单位联系100户企业,11个乡镇联系辖区企业,通过“说暖心话、开暖心会、办暖心事”解决企业困难的活动。

2、P4第17行四年行动计划、三百工程:指4年内生态工业园区实现100个项目建成、100个项目开工建设、100个投资项目签约。

3、P5第1行飞地经济: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4、P7第10行十有县:指2009年国土资源部对县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体制建设的十项具体要求。

“十有”即有组织领导机构、“一划两案”(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稳定的经费渠道、落实到人的监测体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联络员、排查巡查报告决策等制度、宣传画和警示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简易报警器材、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5、P7第21行六症:指不思进取的“平庸症”、形式主义的“虚假症”、铺张浪费的“奢侈症”、相互掣肘的“内耗症”、急功近利的“浮躁症”、脱离群众的“官僚症”。

6、P7第22行一设立、两集中、三到位:“一设立”指在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按“撤一建一”、“并一设一”或“挂牌”等方式设立行政审批服务股;“两集中”指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服务股集中,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股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入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纪检监察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三个层面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监管到位。

7、P8第10行三区一廊:“三区”指新站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一廊”指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

8、P11第13行“金边”工程:指政府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商服等配套设施,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安置及生活生计问题。

9、P11第15行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0、P12第13行退二进三:指将老城区的工业企业(第二产业)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原场地发展第三产业。

11、P17第8行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12、P17第20行 33项民生工程:指省政府决定2010年在继续实施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加实施新建(改扩建)61个县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在农村建设2万个留守儿童之家、建设30所标准化光荣院、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等5项民生工程。

13、P18第21行农村“五化工程”:指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美化、山林绿化、农户沼气化。

绩溪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0年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