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选择题
1. 土壤取样时最好选择哪种环境中的土壤做实验()
A.街道旁
B.花盆中
C.农田中
D.菜园里
2. 在培养基中加高浓度的食盐水、甘露糖醇和酸碱指示剂可以选择鉴别()
A.酵母菌
B.霉菌
C.大肠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3.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多大倍数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A.101、102和103 倍
B.10 2、10 3和10 4倍
C.10 2、10 4和10 5倍
D.10 4、10 5和10 6倍
4. 为验证某同学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以设计两组实验,甲组用严格消毒的培养基并稀释涂布培养,乙组直接用该同学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此实验中乙组为()
A.空白对照
B.自身对照
C.条件对照
D.标准对照
5. 细菌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
①无菌操作②作好标记③规划时间④“无菌观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6. 关于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正确的叙述是()
A.一般选用10 3~10 7倍的稀液分别涂布
B.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 3、10 4和10 5倍稀释
C.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 3、10 4和10 5倍稀释
D.当第一次测量某种细菌的数量时,可以将10 1~10 7倍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平板上培养
7. 将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将()
A.变蓝色
B.变红色
C.变黑色
D.变棕色
8. 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d
B.放线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5~7d
C.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一般需要相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9. 请选出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0.1mL土壤溶液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稀释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10. 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土壤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 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A.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12. PCR是一种在体外将少量DNA大量复制的技术,所需要的酶是从什么菌中提取的()
①Taq细菌②芽孢杆菌③火球菌④病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 常见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是()
①芽孢杆菌②小球菌③假单胞菌④克氏杆菌⑤尿细菌⑥全部真菌和放线菌⑦乳酸杆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14. 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15. 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稀释倍数为10 6 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可能是()
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 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
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的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mL量筒、四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支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
17. 在做本课题实验时,甲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与其他同学不同,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
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你设置对照帮助甲同学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3)由此问题你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18. 在进行操作本课题实验时应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统计菌落数目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_______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_______。
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的平板计数。
20. 下面是某同学做自生固氮菌分离实验的方案和观察结果:
培养基成分:NaNO3:2g;K2HPO4:1g;
KCl:0.5g;MgSO4:0.5g;
FeSO4:0.01g;蔗糖:30g;
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接种
(1)接种前,准备好盛有上述配方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皿中并灭菌,供实验用。
(2)取10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mL蒸馏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
将培养皿盖轻轻放在桌面上,手拿培养皿。
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
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
(4)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
2.培养: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的温度下培养3~4d。
3.观察:3~4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其中大而扁、边缘呈现波状或锯齿状并为褐色的菌落为自生固氮菌。
4.镜检(略)
该实验方案和观察结果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至少找出三处)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C
6.B
7.B
8.D
9.C 10.D 11.A 12.D 13.A 14.C 15.A
16.(1)①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四只培养皿中。
②分别将以上四只培养皿暴露放置于四个场所。
③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2)①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支试管中。
②在每支试管内滴加5~1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四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
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
(4)好氧性
17.(1)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 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2)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 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证明甲无误, 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甲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
另一种方案是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3)做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
18.无菌操作作好标记规划时间
19.菌落活菌30~300
20.Ⅰ.培养基的配方中含有氮源是错误的,应将NaNO下标3改为不含N的钠盐;Ⅱ.实验步骤接种(2)中用蒸馏水是错误的,应改为无菌水;Ⅲ.实验步骤接种(3)中将培养皿盖放在桌面上是错误的,应改为略微打开培养皿盖;Ⅳ.实验步骤接种(4)中没有写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应在接种步骤(4)的后面加上“并在顶盖上写明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
Ⅴ.实验步骤观察中“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 其中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并为褐色的菌落”是错误的,应改为“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出现的黏液。
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为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