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
果。
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55.56%,临床获益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33.33%,临床获益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手术治疗后2年内约有一半结直肠癌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目前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
临床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其最佳化疗方案[1-2]。
近年来本院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有一处或多处转移,所有患者均已采用过不含卡培他滨或伊立替康的一线化疗方案。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
观察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7~78岁,平均(52.72±6.21)岁;其中,直肠癌患者19例,升结肠癌患者16例,乙状结肠癌患者10例;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肝脏转移患者16例,肺脏转移患者11例,骨转移患者5例。
对照组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54.28±7.54)岁;其中,直肠癌患者18例,升结肠癌患者1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12例;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患者18例,肝脏转移患者17例,肺脏转移患者12例,骨转移患者6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第1天和第8天将150 mg/m2伊立替康加入25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90 min。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2000 mg/(m2·d)口服,2次/d,连续14 d,休息7 d。
两组患者每3周重复1次,治疗2个周期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近期有效率。
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计算临床获益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9.487,P=0.014;χ2=9.014,P=0.023)(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粒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脱发均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结直肠癌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约24%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并且手术治疗后2年内约有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复发转移的患者仅少数能够再行根治性手术,化疗是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复发转移性直肠癌经过多重化疗对一线化疗方案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3-4]。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口服剂型,卡培他滨本身没有细胞毒性[5],口服后肠黏膜快速吸收,在肝脏羧酸酯酶作用下转化成无活性5-DFCR中间体,此后在肝脏和肿瘤细胞内的胞嘧啶核苷脱氨酶的作用下,5-DFCR中间体转化成5-DFUR中间体,最后5-DFUR中间体在肿瘤细胞内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化为氟尿嘧啶,提高了肿瘤细胞内氟尿嘧啶的浓度,加强了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显著降低了正常组织中氟尿嘧啶的药物浓度,减少了相关毒副作用[6-7]。
伊立替康是一种半合成喜树碱衍生物,伊立替康主要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Ⅰ,能失活DNA拓扑异构酶Ⅰ,阻止DNA转录以及复制,引起DNA键不可逆的断裂,使肿瘤细胞死亡。
由于在静止和增生的肿瘤细胞中DNA拓扑异构酶Ⅰ含量均明显增高,故伊立替康对缓慢和迅速复制的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
用[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能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具有协同加强作用,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虹,周英,杨丽娟,等.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090-1092.
[2] 黎昌国,殷果,朱土福.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80-81.
[3] 洪辉斌,徐洁平,姚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7-8.
[4] Saltz LB,Cox JV,Blanke C,et al.lrinotecan plus 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N Engl J Med,2012,355(13):905-914.
[5] 李宇清,曾波航,杜志强.卡培他滨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J].现代医院,2010,10(8):11-12.
[6] 郭建峰,张向淼,董林,等.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2012,14(3):207-208.
[7] 吴涛,王晓芳.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2):309-310.
[8] 彭晔,周风举,刘海军,等.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66 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B):1078.
[9] 杨建伟,林锦源,高炜,等.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