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公共财政管理
第一节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管理
本节主要内容: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 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以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 2. 公共财政的对象是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3. 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公共预算的原则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预算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预算的法定性
2.预算的可靠性
3.预算的完整性
4.预算的统一性
5.预算的年度性
6.预算的透明性
(三)公共预算的类型
预算分类是按照形式、方法、性质、范畴和时间跨度对预算进 行划分的方式,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
1.按照预算的形式,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按编制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3.按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项目 预算和绩效预算 4.按照预算的级次分类,可以划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二、公共支出
(二)公共支出的三大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 收入分配职能 3.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二、公共支出
(三)公共支出的分类 1.按照公共支出的性质来分类,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可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3.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来分类,可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
1.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指的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 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
2.政府有时也能得到来自个人或组织的捐赠,这往往发生在 政府为某些特定的支出项目融资的情况下。
二、公共支出
(一)市场失灵与公共支出的必要性 而政府之所以必要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存在失灵。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或服务 2.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公 3.市场失灵:经济稳定发展
(4)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即按税收收入所有 权)分类,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5.课税主体、课税客体和税率
(1)课税主体。课税主体,是课税客体的对称。亦称纳税人或 纳税义务人,也就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2)课税客体。课税客体俗称课税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课税。 (3)税率。税率是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 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税率也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二)国有资产收益
1. 国有资产收益的组成 作为公共收入的一部分,国有资产收益主要是指政府根据国有产 权所获得的股息、利润等收入,其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 劳动者在劳动剩余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 现阶段国有资产收益的组成具体包括利润、租金、股息、红利、 资产使用费等收入
(二)国有资产收益
(一)税收
1.税收的概念 我国财税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税收是国家(政府)为了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 标准,强制的、无常的 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 范形式。
(一)税收
税收实际上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 对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2.公债的基本功能
公债作为一种公共收入形式出现要比税收晚的多。公债 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即公债作为政府筹集资金的一 种手段。
(1)为政府的消费性支出而融资。 (2)为政府的投资性支出而融资。
(四)规费
规费作为“税利债费”中的一部分,是公共收入的又一个途 径。规费是政府部门为社会成员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 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通常包括两类:
二、政府决算
(一)政府决算的意义 一是能够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是能够为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是便于公开预算、决算的信息,接受民主监督。
(二)政府决算的组成
政府决算按预算级次可划分为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决算。 按决算范围则可划分为总决算和单位决算。
(三)政府决算编制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1)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支出。 (2)税收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形式。 (3)政府征税的依据是公共权力。
2.税收的特征
税收作为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 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形式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税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2)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国家并不向纳税 支付任何直接对价补偿。 (3)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征税,按照法律明确规定 的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等课税要素予以征收,非经法定程序,不 得随意改变。
一是行政规费,这是附随于政府部门各种行政活动的收费, 名目很多,范围很广。如护照费、户籍规费、商品检验费等。
二是司法规费,它又可分为诉讼规费和非诉讼规费两种。前 者如民事诉讼费、刑事诉讼费;后者如出生登记费、结婚登记费。
(五)其他收入来源
除了“税利债费”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公共收 入。这包括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捐赠等。
(三)公共预算的一般过程
1. 西方国家政府预算的一般程序 (1)政府预算的准备与编制。 (2)政府预算的审定。 (3)政府预算的实施。 (4)对政府预算执行的审议。 (5)政府决算。
2.我国政府预算的程序
以我国中央政府部门预算为例,我国政府预算的程序一般包括主要 包括下述内容:
(1)预算的编制。 (2)预算的审批。 (3)预算的执行。 (4)决算。
2. 国有资产收益的基本分类 (1)按形成来源,可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 (2)按财政管理体制,可划分为中央收益和地方收益。 (3)按初次分配的结果,可划分为企业留存收益和企业上缴收益。
(三)公债
1. 什么是公债 公债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 公债的特点: (1)公债的发行或认购是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的。 (2)公债的发行是有偿的。前期准备 2.任务落实 3.按层级上报并汇总
感谢聆听
THANK YOU TO LISTEN TO CRITICISM GUIDANCE
第二节 公共收入与支出
本节主要内容: 一、公共收入 二、公共支出
一、公共收入
公共收入(public expenditure),亦称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系指政 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公共收入按收入形式来 划分,可以分为税收以及非税收入,非税收入包括公有企业收入、公债、 行政规费以及其他收入,与税收一起组成了公共收入的几大形式,即我 们通称的“税利债费”,本章就公共收入的这几种主要形式展开讨论。
制性支出。 4.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来分类,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第三节 公共预算与决算
本节主要内容: 一、公共预算 二、政府决算
一、公共预算
(一)公共预算的含义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编制的、按照一定法律 程序审查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存在 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政府预算形式。公共预算 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它是政府提高公共财政收支效率、 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公共财政手段,也是政 府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杠杆。
公共管理学
第四章 公共财政管理
授课教师:XX老师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够理解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 掌握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的概念、特点、组成以及功能。理解政府预 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掌握编制政府预算的原则和一般过程。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管理 第二节 公共收入与支出 第三节 公共预算与决算
3. 税收政策的原则
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通常是税收制度的最重要两个原则。 一种有效率的税收是能将税收负担最小化的税收。这种税收具有较 低的遵从成本,并且易于监督和管理。 公平问题则不同,这类问题属于规范性问题,这意味着不存在如效 率问题涉及的那种绝对没有争议的税收公平原则。有两条最为人们所认 同的税收公平原理,即效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根据效益原则,人们 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提供产品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纳税。根据支付能力 原则,人们应该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来纳税。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一)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 依据公共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内容和公共管理的
三个层次,公共财政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公共财政组织管理 2. 公共财政决策管理 3. 公共财政部门的职能管理 4. 公共财政的信息化管理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 公共财政管理目标可以归为三大基本目标: 1. 政府应保持可持续的财政状况。 2. 将资源有效地分配给各部门、各机构和各项目。 3. 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4.税种分类
(1)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根据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可把税收分 为三类: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三类,这种分类也是各国常用的税收分了方 法。
(2)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可以把税收分为 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类。
(3)按课税标准分类。按照课税标准或计税依据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 从量税和从价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