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当在ZnO中掺入La2O3,自由电子数增加,导电性增加。
1 Zn La2O3 O2 Zn 0 2 La 3 4O 2 2
2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总结:金属氧化物晶格节点上的阳离子被异价杂质离子取 代可形成杂质半导体,若被母晶离子价数高的杂质取代,
则促进电子导电(N型半导体导电)。若被价数低者取代,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4.2.1.1 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比较 金属的能带结构
导体都具有导带,能带没 有被电子完全充满,在外 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可从 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 级,因此能够导电。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绝缘体的能带结构 绝缘体的满带己被电子 完全填满,而禁带很宽 (>5eV),满带中的电子 不能跃迁到空带上去, 所以不能导电。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半导体催化剂的化学吸附本质
• 伏肯斯坦的催化作用电子理论把表面吸附的反应物分子
看成是半导体的施主或受主。 • 半导体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对催化剂来说,决定于逸出功的大小; –对反应物分子来说决定于电离势I的大小。 • 由和I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和限度 。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如在p-型半导体NiO1+x中,由于过剩O,从而产生正离子空 穴(+),这是NiO导电的来源。正离子空穴(+)为受主
能级,价带电子所在的能级为施主能级。
导带
0.01eV 受主能级
正电荷空穴能级
满带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4.2.3.1 费米能级Ef
• 费米能级Ef衡量固体中电子输出的难易。
则促进空缺导电(P型半导体导电)。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半导体的类型 • N 型半导体:含有能供给电子的杂质,此电子输 入空带成为自由电子,空带变成导带。此杂质叫 施主杂质。 • P型半导体:含有易于接受电子的杂质,半导体 满带中的电子输入杂质中而产生空穴,此杂质叫 受主杂质。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阴离子过量
负离子出现在晶格间隙中,UO2.


含杂质的非计量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晶格节点上阳离子被其他异价杂质阳离子取代 可以形成杂质非计量化合物或杂质半导体。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当在NiO中掺入Li2O,自由空穴数增加,导电性增加。
1 2 Ni O Li2O O2 2 Ni3 2 Li 4O 2 2
非计量化合物的形成来自于离子缺陷、过剩或杂质引入。 过渡金属氧化物与气相中氧接触时,吸附在金属氧化物表面 的氧可能渗入固体晶格成为晶格氧,造成阳离子缺位,使得 金属元素比例下降。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也可进入气相,使得 固体中的氧元素下降,形成非计量化合物。
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热不稳定性,受热容易使其元素组成偏 离化学计量比,形成非计量化合物。
• 绝缘体:能带都是满带的固体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 半导体: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固体,在
T=0K时,半导体中能量较低的能带被电子醛充满,与绝缘 体无区别。
• 半导体导电原因:(1)半导体的禁带较窄,1ev;(2)
热运动的能量使电子从满带激发到空带,空带中有了准自 由电子,空带便变成了导带;(3)电子激发到空带后满 带出现了空缺,该空缺在外电场作用下能从一个能级跃迁 到另一个能级。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2 )受电子气体吸附(O2,电离势大) 在n型半导体上吸附: O2电负性大,容易夺导带 电子,随氧压增大而使导带中自由电子减少,导电 率下降。另一方面在表面形成的负电层不利于电子 进一步转移,结果是氧在表面吸附氧浓度较低。 p型半导体上吸附: O2相当于受主杂质,可接受 满带的电子增加满带空穴量,随氧压的增加导电率 增大,由于满带中有大量电子,因此吸附可一直进 行,表面吸附氧浓度较高。
(3) 当I时 • 半导体与吸附物之间无电子转移,于是形成弱化
学吸附,吸附粒子不带电。
• 无论对N型或P型半导体的电导率都无影响,以符
号C L表示之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实例: (1)给电子能力强的气体吸附(H2,电离势小) 在n型半导体上吸附: H2给电子能力强,表面晶 格Zn2+为吸附中心,以正离子形式吸附,使得晶格 上的Zn2+变为Zn或Zn,转化为间歇原子,半导体 的电导率上升。 p型半导体上吸附: H2给电子能力强,表面晶格 Ni3+为吸附中心,H2失去电子进入Ni3+空缺空缺数 减少,半导体的电导率减少。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N型半导体
• 在导带和满带之间另有一个能级,并有电 子填充其中,该电子很容易激发到导带而
引起导电,这种半导体就称为N型半导体。 • 中间的这个能级称为施主能级。满带由于 没有变化在导电中不起作用。 • N型半导体都是一些非计量的氧化物,在 正常的能带结构中形成了施主能级。
• Ef越大,电子输出越容易。
• 费米能级Ef是半导体中价电子的平均位能。
• 本征半导体中, Ef在满带和导带之间; • N型半导体中, Ef在施主能级和导带之间;
• P型半导体中, Ef在受主能级和满带之间。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φ
EF
本征 本征半导体, EF在满带和导 本征 带之间
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4.1 非计量化合物 4.2 半导体的能带理论 4.3 气体在半导体上的化学吸附
4.4 半导体的导电性与催化活性
4.5 半导体Ei和φ对催化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4.6 d电子构型、金属-氧键、晶格氧与催化活性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在n-型半导体ZnO1-x中,Zn++离子的过剩,由于晶格要保
持电中性,过剩的Zn++离子拉住一个电子在附近,形成成
eZn++,在靠近导带附近形成一附加能级。这个电子可以认 为是施主,所在的能级为施主能级。当温度升高,电子跃
迁到空带形成导带。接受电子的能级为受主能级。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结论: p型半导体能够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的数量最多, 活性最高,其次是绝缘体,n型半导体数量最少, 活性最低。 N2O在p型半导体上分解时,半导体电导率上升, 在n型半导体上分解时,半导体电导率下降。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 N个原子的固体,3s形成N个3s共有化电子能级, 这一组级的整体叫3s能带。每个3s共有化电子能 级有对应1个共有化轨道, s能带可以容纳2N个电 子。 • N个原子的固体,3p形成N个3p共有化电子能级, 每个3p共有化电子能级有对应3个共有化轨道,N 能带可以容纳6N个电子。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 一个原于核周围的电子是按能级排列的。例如1S, 2S,2P,3S,3P……内层电子处于较低能级,外 层电子处于较高能级。 • 固体中许许多多原子的电子轨道发生重叠,其中 外层电子轨道重叠最多。由于这种重叠作用,电 子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原子内运动,而是在整个固 体中运动,这种特性称为电子的共有化。然而重 叠的外层电子也只能在相应的轨道间转移运动。 例如3S引起3S共有化,2P轨道引起2P共有化。
• 本征半导体:不含杂质,具有理想的完整的晶体结构具有 电子和空穴,例如Si、Ge、PbS、Fe3O4等。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例如磷,可形成N型 半导体 ,因五价杂质原子中只有四个价电子能与周围四 个半导体原子中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而多余的一个价电 子因无共价键束缚而很容易形成自由电子 。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镓、铟等形成 了p型半导体 ,比如在硅中加入三价杂质元素,因三价杂 质原子在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缺少一个价电子而在共 价键中留下一空穴。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p型半导体(阴离子过量)准自由空缺
属于p-型半导体的有NiO、CoO、Cu2O 、PbO、Cr2O3等

阳离子缺位
阳离子氧化数升高,同时造成晶格中正离子缺位。
NiO、CoO、Cu2O ,在空气中受热获得氧(电子转移到氧),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半导体费米能级与脱出功的关系:
φ
EF
本征 本征半导体, EF在满带和导 本征 带之间
φ
施主
N型
EF
φ
受主 EF
P型 P型半导体,EF 在受主能级和满 p 带之间
N型半导体, EF在施主能级 n 和导带之间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4.2.3.3 费米能级与催化活性 • 改变催化剂费米能级,达到改善催化剂活性、选 择性的目的。 • 在氧化反应中,从催化剂中得到电子是反应控制 步骤,n型半导体对提高催化剂活性有利,在其 中加入少量高价阳离子有利于提高费米能级,准 自由电子增加。容易给出电子使O2变为负离子, 降低反应的原理
(2) 当I>时 • 电子从半导体催化剂转移到吸附物,于是吸附物 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吸附在催化剂上,可以把吸附
物视作为受主分子。所形成的吸附键以CeL表示。
• 对N型半导体其电导减小,而P型半导体则电导增 加,吸附作用相当于加了受主杂质从而增加了逸 出功。
《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
施主
N型
EF
φ
受主 E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