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月考试题中国地理部分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D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3题2.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因素④副热带高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4.我国民间竞技体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赛龙舟-水量大、水流急的河流上游B.赛马、飞马拾银―藏北高原C.赛骆驼―黄土高原D.赛牦牛―东北平原5.“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①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①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②河湟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④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 ④读图3回答7~9题。
7.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8.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9.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10.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D.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2006年8月1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生产了商品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覆盖率从8.6%上升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8亿亩。
根据我们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
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还远远落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此回答第11~12题。
图41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 )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②品种质量较差③分布不均④人均占有量偏低A.①② B.①③ C.④③ D.①④12.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是(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A.①② B.①③ C.④③ D.①④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14.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5~17题。
图515.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A.贺兰山 B.阴山C.大巴山 D.秦岭16.下列矿产地,位于①、②两地所在省区的是( )A.神府煤矿 B.白云鄂博稀土矿 C.平朔煤矿 D.金昌镍矿17.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图6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8~20题。
图618.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19.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20.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读“2006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21~22题。
图72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22.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右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据图回答23题。
图823.关于图中三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B.两侧的土壤类型明显不同C.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读“我国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4题。
图92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A地形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棉花等C.B地形区的降水量南多北少D.D地形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澜沧江、印度河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5题。
材料一:降水变率就是用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
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材料二: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城市名4~5月7~8月全年齐齐哈尔0.430.210.14北京0.540.310.26延安0.440.310.26开封0.470.350.20苏州0.270.380.16南昌0.260.430.16汉口0.270.560.19 25.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①春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大②夏季,我国降水相对变率由长江流域向北递减③黄河流域是我国季风区全年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④年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降水的变率越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下面有关材料,回答26~27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预计2004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的岙山、镇海筹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材料二:图1026.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石油体系的目的是为了( )①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②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③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7.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①靠近我国主要油田②石化发达的城市③海运条件优越④接近消费市场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第28~29题。
图1128.下列因素对“四极”形成影响不大的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起伏 D.洋流29.影响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直接限制性因素是( )A.地势高 B.气温低C.降水少 D.冻土分布广30.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干旱成因的是( )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二、综合题(40分)31.(2012·武汉模拟)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2010年我国正式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________。
(2)图甲中的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简析甲图所示主要地形的成因。
(3)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优势自然条件。
(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
32.读我国某区域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0分)(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简要分析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
(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
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分别简析原因。
33.读下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1 中国宝岛台湾,在世界地图上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岛。
然而,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称之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称之为“我国东南数省之藩篱”。
(1)简要概括我国宝岛台湾的地理位置特征。
(2)具体阐释宝岛台湾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材料2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
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电脑将会加价。
现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3)分析材料2并阅读下面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因。
②试比较中关村与东莞电脑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差异。
34.据2010年2月9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首次对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而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
读下面材料,回答(1)~(4)题。
(10分)资料一下图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示意图。
资料二下表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对比表。
地区人口占全省比重(%) GDP占全省比重(%) 1995年2005年1995年2005年珠三角29.70 45.46 65.80 77.46 粤东31.12 27.26 13.80 9.10 粤西20.85 16.15 10.54 7.67 粤北18.33 10.63 9.86 5.77 资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批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城镇,佛山、中山、东莞等地2/3以上的建制镇已经成为专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