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1.
对需求变化的反应不同。
2.
进口配额将进口限定到一个确 定的水平,而进口关税的贸易 效果则不确定。
3.
进口配额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 制是确定的,而关税要通过提 高关税税率来达到限制确切的 进口数量就比较困难。
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4.
内在作用机制不同。
5.
对生产者的保护程度不同
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配额不加限制,而 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 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 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关税配额按商品进口的来源,可分为全球性关税 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 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是指在一定时期的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进行分配,各国 家和地区按配额使用,超过便不准进入。实行国别配额可以使 进口国家根据它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情况,分别 给予不同的配额。为了区分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进 口商品时进口商必须提交原产地证书。
国别政策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歧视性。 国别配额可分为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第8章
非关税壁垒
本章主要内容:
导言 进口配额 出口补贴 倾销 其他非关税壁垒
导言
关税是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限制形式,但仍存在许多 其他类型的贸易壁垒。比如进口配额、出口补贴和反倾 销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非关 税贸易壁垒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了。 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 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 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 展。非关税壁垒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 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 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 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 规定等。
倾销的分类:
(一)偶然性倾销 (sporadic dumping) (二)掠夺性倾销 (predatory dumping) (三)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 持续性倾销,又称长期倾销,这种倾销是长期地以低于 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其目的在于通过规 模经济效益来降低生产成本。
案例:美国对棉花的补贴 1999年8月到2003年7月,美国2.5万名棉花生产者总 共得到了 124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 是 139 亿美元,补贴比率高达 89% 。也就是说美国农 民每种植一美元的棉花,美国政府就给他们 0.89 美 元的补贴。2.5万棉农平均每年获得 30 亿美元的补贴, 平均每户获得 1.2万美元,相当于中国一户棉农 7-10 年的收入。另外还有数据显示,中国每进口一吨美 国的棉花,美国政府给予美国农民相当于人民币 600 元的补贴。 2005 年的 7 月份到 8 月份,美国棉花被大 量地运往中国的保税区,以很低的价格在中国倾销。 如果棉花被美国控制的话,中国出口的最重要的大 宗产品,即纺织品的原材料就要受到美国的控制。
案例:
1.2000年12月16至2001年12月31日,俄罗斯实施 原糖进口配额制。总额为365万吨,从第一到第四季 度分别为:115万吨、150万吨、60万吨、40万吨。并 征收5%的从价关税,超过额度部分征收30%的关税。 2.1993年欧共体对产自拉美的“美元香蕉”规定 的进口配额为200万吨,且配额内征收20%的关税,超 过配额的征收170%的关税。 3、1999年美国给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肉关 税配额,配额内的征关税9%,配额外的征关税40%。
8.3 倾销
倾销的含义
倾销是指一国以低于正常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 出口商品,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
确定正常价格的三种方法:
1、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正常交易情况下的价格; 2、如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 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 3、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销售费用和利润。 注意: 这三种确定正常价格的方法是依次采用的,即若能 确定国内价格就不使用第三国价格或构成价格,依此类推。另 外,这三种正常价格的确定方法仅适用于已经确定市场经济地 位国家的产品。 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一般选取“替代国”类似产 品的价格作为正常价格。
(3)按申请程序发放。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根据进口商品申请书
递交的先后顺序来分配最终产品的进口数量;若是进口原材料或中间 产品,则根据等待加工的闲臵生产能力的大小来发放进口配额。这种 方法会给腐败提供机会,给政府官员提供了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机会。 这种方法是效率最低下的,它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以上三种分配方法中,第一种成本是最小的。
导言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有效性 2、灵活性 3、隐蔽性和歧视性 4、复杂性 5、比关税壁垒更能够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8.1 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
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 半年或一年)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 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 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 款之后才能进口。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区别: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有无进口最高限量。绝对配额有最高进口数额; 关税配额没有进口最高限量。 2、控制机智差异。绝对配额是单纯的数量控制;关 税配额是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并用。
进口配额的效应分析:
配额所规定的进口量通常要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所以配 额实施后进口会减少,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上涨。如果 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小国家,那么配额只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大国,配额不仅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 涨,而且还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下跌。这一点与关税的价格效 应一样。
Q
O
S1
S2
D2
D1
进口配额的效应分析:
消费者剩余:由△MP1B减少至△MP2A,减少部分为a+b+c+d部分; 生产者剩余:由△ NHP1增加至△NGP2,增加部分为a面积; 财 政 收 入:进口配额的收入,为c面积。
整个国家福利水平为:–(b+d)
P S
M
P2 a P1 H
G b c
P M S
假定贸易对象是一个小国, 当该国采取进口配额措施时, 不会改变国际价格。图中D、S 分别为该国某进口商品的国内 需求及供给曲线,P1为自由贸 易条件下,国内外某商品相对 价格。
P2 a P1 N H
G b c
A d
B
D
现假设对进口商品实行配 额限制,即它只允许进口相当 于图中GA所示数量的商品,即 S2D2,于是国内价格就由原来 的P1上升至P2 。
进口配额的类型
1、绝对配额(Absolute Quotas) 2、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绝对配额
绝对配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 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这种进口配 额在实施中又有以下两种方式: (1)全球配额(Global Quotas; Unallocated Quotas ) 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 一律适用。具体来说,指的是对一种商品只笼统规定一定时期 内其进口的最高限额,但不作国别或地区分配。不论哪国的出 口商申请出口时,先申请者先被批准出口,直至配额用完为止。 (2)国别配额(Country Quotas)
中国的出口补贴: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5%,日本在保护本国森林资 源的同时,又是世界上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 主要是从中国和印尼进口,黑龙江的桦木出口到 日本,日本拿来做筷子,因为日本的筷子淘汰率 是非常高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回收筷子协会,他 们是大量地使用筷子,又大量地回收筷子,然后 拿这个筷子做成三合板和五合板,再出口到中国 来,所以我们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三合板和 五合板卖得比国内便宜。
进口量 国内价格
国内产量
国内消费




总结:进口配额的负面影响较多,不利于整个世界 经济的增长。从管理有效的角度衡量,配额比征收 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看,关税更有利于 外国竞争者的渗透,所以关税比进口配额好。
8.2 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
给予的直接或间接补贴。各国采取出口补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使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 产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商品的出口。
既然出口补贴对一国的经济福利是负效应,为什 么各国还要采取这种政策呢? 实际上,在出口国政府看,如果短暂的出口补贴 损失或消费者福利损失,能够促成该国生产规模的扩大, 进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或者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 那么这种损失是值得的。 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出口补贴是一种威胁。因为 接受补贴的产品都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到进口国市 场,从而会挤垮进口国的同类企业。对此各国都采取一 些措施,以反对因出口补贴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出 口补贴扭曲了世界市场的价格,损害了补贴商品进口国 的生产者和相同商品的其他出口国的利益。因此,出口 补贴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是被WTO所禁止的不公平 的贸易行为。 由于出口补贴具有隐蔽性,所以只要这种补贴未 被认定,并由进口国采取反补贴措施(比如征收反补贴 税),这种补贴对出口的鼓励作用就是有效的。
6.
对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程度 不同
国内需求增加时关税和 进口配额的不同影响
P
S
PCHN’ P
PCHN
S C A
F D
G
PW
B
D’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