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叶的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2、浏览“单元导读”: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4、学习本课生字词:5、按要求自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
6、教师小结。
7、布置作业:积累词句,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齐读;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1、出示默读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意见。
,⑵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
4、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四、总结全文: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第三课时一、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小练笔:1、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动笔写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3、分享童年趣事,欣赏佳作。
三、作业: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芦叶船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五.拓展延伸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六.作业1.理解句子。
2、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练习课:补充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做,并当堂订正。
3、一只贝教学目标:1、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
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2.师总结: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4课。
4、快乐的暑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1、板书课题。
齐读: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
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
[播放演示文稿]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五、总结: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第二课时一、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
三、完成课堂作业和能力测评。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说会道教学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