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管片监理细则

盾构管片监理细则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监理9标】土建工程施工4标钢筋混凝土管片生产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审批: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二十一号线监理九标土建工程项目监理部2013年12月1日理实施细则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4)三.监理组织及工作流程 (13)四.材料及配合比要求 (15)五、前期准备工作监理 (16)六、模具检验 (16)七、钢筋骨架成型的监理 (17)八、隐蔽工程验收 (17)九、混凝土浇注监理 (18)十、管片养护 (18)十一、成品检测 (19)十二、管片修补 (20)钢筋混凝土管片生产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1.线路概况黄村站黄村站西接棠东站,东联世界大观站,是本线的第4个车站,地下换乘车站,与既有4号线通道换乘。

车站位于在大观南路与奥体路交叉路口,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CK5+756.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CK5+673.000~CK5+962.000,线间距14.0米。

本站为地下两层三跨结构,14m 岛式站台,明挖法施工。

车站南端、北端均盾构接收。

车站周边建筑西侧为东环高架,东侧地下建筑为4号线黄村站,南端为大观南路跨线桥,车站占用跨线桥路基段。

车站沿大观南路南北走向,道路两侧有电力、电信、路灯、雨污水等管线,主体施工时管线均需迁改至车站基坑外侧,附属施工时也需对管线进行改迁,局部悬吊保护。

车站总建筑面积:17007.5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13536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3471.5平方米);外包总长:289.0米;外包总宽:22.7米。

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17米,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主体、出入口通道、换乘通道及风道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

站址范围内地层从上至下<1>素填土、<2-4>粉质粘性土、<3-1>粉细砂、<3-2>中粗砂、<6>全风化粉砂岩、<7>强风化粉砂岩、<8>中风化粉砂岩、<9>微风化粉砂岩。

基底主要位于全强风化粉砂岩中。

棠东站~黄村站区间本区间线路于棠德东路口设棠东站,之后线路向东行进,下穿车陂路、车陂涌、广深铁路(3股轨道)、广园东快速路、东环高速立交桥和大观南路立交桥后转向正北方向,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设黄村站,与既有4号线平行通道换乘;线路两边多为小区、商铺、市政设施,地形平坦,但路面条件复杂,管线繁多复杂、多处立交桥桩基与隧道冲突,需提前进行托换处理。

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由棠东站始发,黄村站接收。

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YCK3+736,终点里程为YCK5+667.3,右线全长1931.3m;左线短链27.671m,全长1903.629m。

本区间共设3个联络通道, 2#联络通道与水泵房合建。

联络通道均采用矿山法施工。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盾构管片生产监理实施细则本区间隧道埋深约10m~17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可知,洞身主要穿越地层为粉质粘土、全、强泥质粉砂岩,中等风化砾岩(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均低于45Mpa),区间隧道进出车站段隧道洞身及顶部分布较厚中砂及粉砂层,为强富水流砂层。

1.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1.1黄村站本场地地形地貌属冲积平原;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地层为:人工填土<1>、粉细砂<3-1>、中粗砂<3-2>、砾砂<3-3>、粉质黏土(<4N-1>、<4N-2>)、淤泥质土<4-2B>、残积粉质黏土(<5N-2>),下伏基岩包括全风化碎屑岩<6>、强风化泥质粉砂岩<7-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8-3>,地下水类型包括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Ⅰ~Ⅳ级。

黄村站地质剖面图见图2-4。

图2-4 黄村站地质剖面图(1)地形地貌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黄村站场地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面标高约为10.79~13.39m,地势较平坦。

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河湖相沉积地层和陆相冲、洪积相地层,伏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

(2)地层岩性1)人工填土层(14m Q)填土层<1>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耕植土,颜色较杂,素填土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填土、中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耕植土主要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盾构管片生产监理实施细则分布在低丘陵地带以及农田菜地,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

2)陆相冲积-洪积砂层(plalQ++43)①粉细砂层<3-1>,灰黄色、灰白色等,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状,级配不良,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东侧,揭露层厚0.80-3.80m,平均2.02m,层顶埋深2.50-11.90m(标高-0.72-9.27m),层底埋深4.60-14.20m,(标高-1.93-6.67m)。

②中粗砂层<3-2>,灰黄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呈松散~稍密状,级配良好,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揭露层厚0.70-7.80m,平均3.45m,层顶埋深1.80-12.80m,(标高-0.97-10.03m)层底埋深5.10-17.20m(标高-5.37-7.17m)。

③砾砂层<3-3>,灰黄色、灰白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状,级配良好,成分为石英颗粒,含少量黏粒。

揭露层厚1.50~3.20m,平均2.57m,层顶埋深9.80~13.60m (标高-1.49~2.03m),层底埋深12.80~16.80m(标高-4.69~-0.97m)。

3)冲积-洪积土层根据土的类型、状态,本次勘察过程中揭露到的冲积-洪积土层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软塑状粉质黏土层<4N-1>、可塑状粉质黏土层<4N-2>、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4-2B>,现分述如下:①软塑状粉质黏土<4N-1>,土黄色,棕红色,灰白色等,软塑,黏性好,刀切面光滑,韧性干强度中等,含少量石英颗粒。

揭露层厚0.70~3.50m,平均2.00m,层顶埋深1.60~3.80m(标高7.40~10.86m),层底埋深3.00~6.10m(标高5.10~9.08m)。

②可塑状粉质黏土代号为<4N-2>,灰黄色、灰白色,可塑,黏性好,刀切面较光滑,含少量石英颗粒,韧性干强度高。

揭露层厚0.50~11.35m,平均2.91m,层顶埋深0.50~13.40m(标高-1.00~12.45m),层底埋深1.80~16.95m(标高-4.49~10.03m)。

③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4-2B>,深灰色,流塑,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土质均匀,黏滑,含有机质、腐殖质及少量砂粒。

揭露层厚0.90~7.10m,平均2.57m,层顶埋深2.20~5.10m(标高7.17~9.68m),层底埋深5.05~9.30m(标高2.58~6.98m)。

4)残积层(Qel)①可塑状残积粉质黏土<5N-1>,棕红色,可塑,干强度和韧性较高,遇水易软化,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

该层在场地西侧零星分布,呈透镜体状分布。

揭露层厚1.10~1.40m,平均1.30m,层顶埋深11.50~15.80m(标高-3.61~0.58m),层底埋深12.90~17.10m(标高-4.91~-0.82m)。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盾构管片生产监理实施细则②硬塑状残积粉质黏土<5N-2>,棕红色,硬塑,干强度和韧性高,遇水易软化,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

揭露层厚0.90~3.80m,平均1.85m,层顶埋深9.80~17.20m(标高-5.37~2.80m),层底埋深11.00~19.60m(标高-7.77~1.60m)。

5)岩石全风化带(Kdl)白垩系全风化泥质粉砂岩<6>,棕红色,风化剧烈,原岩结2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呈坚硬土状,岩芯浸水软化易散。

该层在场地内呈层状分布,垂直分布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之上。

揭露层厚0.50~3.80m,平均厚度2.05m,层顶埋深11.00~19.60m(标高-7.77~1.60m),层底埋深13.30~21.80m(标高-9.97~-0.13m)。

6)岩石强风化带(K2dl)白垩系强风化泥质粉砂岩<7-3>,棕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呈碎块状,底部夹较多中风化岩块,岩芯浸水软化易散。

揭露层厚0.50~14.80m,平均5.05m,层顶埋深11.60~25.20m(标高-13.13~-0.13m),层底埋深13.60~32.40m(标高-19.84~-2.40m)。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dl)白垩系中风化泥质粉砂岩<8-3>,棕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已7)岩石中风化带(K2部分破坏,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夹砾,砾径以2~10mm为主,最大20mm,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扁柱~短柱状,局部碎块状,不均匀夹强风化岩,岩面顶底面起伏较剧烈,揭露层厚0.50~9.80m,平均 2.87m,层顶埋深13.60~32.40m(标高-19.84~-2.40m),层底埋深17.60~30.10m(标高-17.82~-5.83)。

dl)白垩系微风化泥质粉砂岩<9-3>,棕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基8)岩石微风化带(K2本未变,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夹砾,砾径以2~10mm为主,最大30mm,裂隙少量发育。

局部地段岩面起伏变化剧烈,揭露层面埋深17.60~30.10m(标高-17.82~-6.40m)。

(3)水文地质条件黄村站场地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

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2.90~10.90m(标高1.50~9.50m),稳定水位埋深为1.90~4.80m(标高8.16~10.50m)。

场地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主要受降雨季节支配,每年4~9月份雨季期间,大气降水丰沛,是地下水的补给期,其水位会明显上升,而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的消耗期,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约为2.00~3.00m。

1.1.2棠东站~黄村站区间本段区间主要地层为人工填土<1>、粉细砂<3-1>、中粗砂<3-2>、粉质黏土(<4N-1>、<4N-2>)、淤泥质土<4-2B>、残积粉质黏土(<5N-1>、<5N-2>)、全风化泥质粉砂岩<6>、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盾构管片生产监理实施细则强风化泥质粉砂岩<7-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8-3>、微风化泥质粉砂岩<9-3>,隧道洞身主要穿越<5N-2>、<6>、<7-3>、<8-3>,局部穿越<3-1>、<3-2>、<4N-2>,隧道综合围岩分级为Ⅴ~Ⅵ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