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消毒防腐药
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制
理想消毒防腐药的条件
v 抗微生物范围广、活性强。 v 作用产生迅速、溶液有效寿命长。 v 较高的脂溶性、分布均匀。
理想的消毒防腐药
v 对人和动物安全。 v 无臭、无色、无着色性,性质稳定。 无易燃、
易爆性。 v 对金属、塑料、衣物等无腐蚀作用。 v 价廉易得。
作用机制
使微生物蛋白凝固或变性—主要机理(如酚、 醛、醇、重金属盐)大多数用于环境或体表 的消毒
甲酚 Cresol (煤酚 cresylic acid)
为煤焦油中得到的甲酚异构体混合物。作用比苯 酚强3-10倍,毒性相似,为黄棕色至红棕色黏稠液 体
q 杀灭繁殖性细菌,对芽孢和病毒无效 q 5-10%用于厩舍、器具、排泄物等 [制剂]
甲酚皂溶液,(来苏儿 )
3~5%的煤酚皂溶液可用于厩舍、场地、 排泄物等的消毒。
卤素类
主要药物
含氯石灰(漂白粉):饮水消毒、环境消毒, 不用于金属制品、有色棉织物消毒。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杀菌谱广,杀 菌力强。
漂白粉
是将氯气通入消石灰制成的。是次氯酸 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含有 效氯不得少于25%,一般在25~30%之 间。
【理化性质】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在水中部分可
不良反应
甲酚
大量误服可导致休克致死
慢性中毒致消化和神经系统紊乱、晕厥、皮疹 和尿毒症
注意事项
q 用于体表,甲酚皂浓度不宜超过2% q 不宜作橡皮、塑料或有类似物品的消毒
二、醛类
特点
易挥发,又称挥发性烷化剂。 杀菌机制:烷基化反应,使菌体蛋白变性, 酶和核酸功能发生改变。 对芽胞、真菌、结核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 用。
兽医药理学消毒防腐 药
概念
v 消毒药: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v 防腐药: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消毒防腐药
浓度
概念
v 概念:指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 殖的一类药物。杀灭或抑制作用无明显的抗菌 谱。有效浓度时往往对机体脏器产生损伤作用, 不作全身给药。
v 消毒药:杀灭,非生物表面消毒,如环境、用 具等。有些低浓度抑菌。
卤素类
卤素对对菌体细胞原浆有高度亲和力,易渗 入细胞,使原浆蛋白的氨基或其他基团卤化, 或氧化活性基团,表现杀菌作用
氯和含氯化合物 氯化作用破坏菌体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氧化作用抑制各种巯基酶或其他对氧化敏 感的酶类,从而引起细菌死亡
卤素类
特点:具有强大杀菌作用。氯的杀菌力最强, 碘较弱,主要用于皮肤消毒,破坏菌体或改变 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酶的活性。
但浓度过高刺激性大,腐蚀性强,既不安全大浪 费药物
②Hale Waihona Puke 机物的存在用于环境消毒时,要注意动物排泄物及各有机物 的不利影响,清除各种污物有利于提高药物杀菌 效力
③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
多数药物仅对生长繁殖型的细菌作用强, 对芽孢杆菌和病毒的作用差,如对炭疽 杆菌、破伤风杆菌或病毒,应选用甲醛 或氢氧化钠溶液等
1~2%溶液皮肤、手臂的消毒。 0.1~0.2%的溶液用于冲洗创伤和粘膜
【注意事项】有臭味,不宜在食品加工 厂使用。
复合酚
兽医临床常用
含苯酚41-49%和醋酸22-26%,能细菌、 霉菌、病毒、寄生虫卵,可用于厩舍、 器械、排泄物和车辆等的消毒
注意事项
禁止与碱性,其他药物混用,药物维持7 天
一、酚类
【作用机制】 损害菌体细胞膜、较高浓度使蛋白质变
性,起杀菌作用 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而起抑菌作用
【作用特点】 对不产生芽孢的繁殖型细菌和真菌有杀灭
作用 对芽孢和病毒作用差 主要用于器械的和皮肤的消毒 长期放置易氧化,放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一、酚类( Phenols )
主要药物
生石灰不具消毒作用,只有与水反应, 变成熟石灰才有消毒作用,所以各饲养 场在门口铺撒生石灰粉的做法是不科学 的,消毒作用不大,只能给人一种安慰。 但铺撒的生石灰也有它的作用,就是在 潮湿地方可以吸潮后发挥作用。或铺撒 生石灰粉后药及时地泼水。
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 成碳酸钙而失去杀菌作用。所以,用生 石灰消毒时应现将生石灰与水混合,并 及时使用,如混合后存放时间越长,其 消毒效果越低。
溶解,在空气中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而 缓慢分解,而失效。
漂白粉
✓ 由氯通入消石灰制成。有效氯不少于25.0%。 在水中生成次氯酸,释放活性氯和初生氧 而呈 现杀菌,快而强,但不持久。酸碱对其有影响 ❖价廉:用于饮水、厩舍、场地、车辆和排泄物 消毒
作用 : ----饮水:6-10g/立方米 ----厩舍等:临用6-20%混悬液
v 防腐药:抑制,生物体表、食品及生物制品等 的防腐。有些高浓度杀菌。
v 预防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
(异同点)
无严格的界限
两类药物的差异主要依赖于药物作用的浓度和时 间,低浓度的消毒药可用于防腐,防腐药在高浓 度时可用于消毒,故其本质上并无差异。
消毒防腐药的作用十分重要,兽医临床上为防治 各种传染病,使用消毒药要比其它灭菌方法广泛 得多。
抑制微生物重要酶的活性(如重金属化合物、 氧化剂、卤素类、染料类等能损害酶蛋白的 活性基团,导致酶灭活)
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破裂或 溶解(如表面活性剂新洁儿灭,使胞内 的营养物质和酶外渗,水和其他胞外物 质外渗)
影响消毒防腐药发挥抗菌效应的因素
①药物溶液浓度
在有效浓度水平的范围内,和它的抗菌作用成正 比
氧化钙(生石灰)
生石灰是用石灰石经煅烧而成的,俗称 白灰。其主药成份为氧化钙。
【理化性质】白色干块,容易吸收空气 中的水份,与水结合而成氢氧化钙。
价廉易得,对繁殖性细菌良好,对芽胞 和结核杆菌无效。10%-20%的石灰乳涂刷 或撒于墙、畜栏、地面、鞋底等。
20%用于车轮和鞋底消毒
【注意事项】
过氧乙酸(过醋酸)
是由过氧乙酸和乙酸的混合物。非典时 期到处使用的消毒剂就是过氧乙酸。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弱酸性,有 刺激性酸味,易挥发,易溶于水酒精和醋 酸。性质不稳定,遇热或有机物、重金属 离子、强碱等易分解。低温下分解缓慢, 所以应低温(3~4℃)保存。浓度高于 45%的溶液容易爆炸。
q 三氯异氰尿酸钠的含氯量为60%-82%,作用与 其相同
过氧化物类
特点:又称氧化剂,依靠其强大的氧化 能力杀灭微生物。 直接与菌体蛋白酶的氨基、羧基和巯基 等氧化反应,杀菌力强,无残留毒性。 缺点是易分解、不稳定,具有漂白和腐 蚀作用。
六、过氧化物类
主要药物
过氧乙酸:不稳定;杀菌力强,作用谱广; 环境消毒、器具消毒、皮肤黏膜消毒。
常用的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
q 用于防治局部皮肤、黏膜、创面的感染。 q 选择原则:无刺激性和毒性,也不引起过
敏反应。
常用的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
醇类 表面活性剂 碘与碘化物 有机酸类 过氧化物类 染料类
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
•醇类 乙醇 •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 •碘与碘化物 碘、聚维酮碘、碘仿 •有机酸类 硼酸,醋酸 •过氧化物类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染料类 甲紫
【制剂】含有效氯60~64%。 【注意事项】具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应用: ----有机物影响小,但水溶液稳定性差。 ----0.5-1%溶液杀灭细菌和病毒; ----5-10%溶液杀灭芽孢; ----饮水消毒:4mg/1L
q 不良作用:有腐蚀和漂白作用,有一定毒性, 大于无机氯。
❖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
0.5%浸泡消毒无色衣服 【注意事项】 有腐蚀,漂白作用,注意人畜安全
初生态氧
就是原子状态的氧,一般的物质遇上了它, 他就死缠不放,非和你结成一体,表现出强 烈的氧化作用.细菌遇上时,会使细胞体内 的氧化还原系统彻底破坏,细菌就非死不 可了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注意事项】
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溶液及挥发 气体对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有刺激性;浓 度较高的溶液对皮肤有刺激性。有机物 可降低其杀菌力。
❖应用:(根据说明) ----有机物可降低杀菌效力; ----0.5%溶液喷雾消毒厩舍和车船; ----3-5%溶液熏蒸消毒空间; ----0.04-0.2%溶液浸泡器具消毒; ----0.02-0.2%溶液黏膜和皮肤消毒
④温度及作用时间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消毒防腐效果相对显著
一般温度每增加 10C,消毒药的抗菌强度可增 强1倍左右,故对加热不被破坏的消毒药如氢 氧化钠等常用热水溶液;
过氧乙酸(CH3COOOH)、次氯酸钠不受温 度的影响,常用于冷库的消毒。
⑤注意配伍禁忌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酸与碱等。
与水能作任何比例的配合。
【作用与应用】
乙醇含量在75%时,含量高,作用强。 超过75%以后,随浓度的增加或降低, 杀菌效力减弱。,临床使用的乙醇含量 为75%。 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对芽胞 无效。
新型高效消毒药。
【理化性质】白色或微黄色晶粉,有浓 厚的氯臭味。性质稳定,在高温、潮湿 处存放,有效氯含量下降也很少;易溶 于水,溶液呈弱酸性,水溶液稳定性较 差,应现用现配。
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作用与应用】抗菌谱广,杀菌力强, 对细菌繁殖型、芽胞、病毒、真菌等都 有较强的杀灭作用。PH溶液越低,杀菌 作用越强,加热可增强杀菌效力。有机 物对其杀菌作用影响较小。主要用于厩 舍、场地、排泄物、用具等的消毒。
⑥水质硬度
硬水中的Ca2+和Mg2+能与季铵盐类、洗 必泰等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盐,从而降低 抗菌效力。
常用的环境及用具消毒药
o 酚类 o 醛类 o 碱类 o 卤素类 o 过氧化物类
常用的环境及用具消毒药
•酚类 苯酚、复合酚,甲酚 •醛类 甲醛、戊二醛 •碱类 氢氧化钠、氧化钙 •卤素类 含氯石灰、优氯净 •过氧化物类 过氧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