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206004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答案

23206004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答案

23206004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题)1. D2. E3. B4. C5. C6. E7. B8. C9. C10. B11. B12. D13. C14. E15. B16. D17. C18. E19. B20. D21. C22. B23. B24. C25. C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3题)1. 较毒而又常用的药品称为限制品。

2. 人工合成药是应用分解、结合、取代、合成等化学方法制成的药物。

3. 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

4. 浸润麻醉是将稀浓度的药液注射于要进行手术部位的皮下、肌肉、浆膜等深部组织中,以浸润用药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或末梢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产生麻醉。

5. 局部麻醉药是用于局部,能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引起机体特定区域暂时丧失感觉,消除疼痛的药物。

6. 是选择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影响脑干的某些机能,可引起嗜眠,即使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7. 是把数种非吸入性麻药一并使用,减少每种药的使用剂量,增强作用,降低毒性。

8. 是指加强心肌收缩力,缩短心脏收缩期,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衰竭心脏的工作效率的作用9. 凡能防止或延缓血液凝固的药物叫抗凝血药(抗凝剂)10. 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无机化合物,能缓冲或中和胃内容物的酸度。

11. 凡能制止细菌或酶的活动,阻止胃肠内容物发酵,使其不能产生过量气体的药物都可称为制酵药。

12. 镇咳药是指能抑制咳嗽中枢,或抑制咳嗽反射弧中其他环节,从而能减轻或制止咳嗽的药物。

13. 脱水药是指能消除组织水肿的药物,由于此类药物多为低分子量物质,多数在体内不被代谢,能增加血浆和小管液的渗透压,增加尿量,故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

14. 子宫收缩药是一类能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可用于催产、引产、产后止血或子宫复原。

15.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退高热、减轻局部钝痛,大多数还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16. 凡占体重0.05%以下的元素(矿物质)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钴,钼,铬,镍,碘,硒,硅,砷(As)等15种,参与体内酶、维生素、激素的形成及激活作用,对机体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17. 抗生素: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放线菌、真菌、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在低浓度时具有选择性的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主要用作化学治疗药,用于防治动物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18. 指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通常用于皮肤、器械和环境的消毒19. 是指具有杀灭动物体外寄生虫的一类药物20. 慢性阈剂量或阈浓度(limch):系指长期连续接触化学物所得的阈剂量或阈浓度。

21. 毒物的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同时或先后与机体接触,由于其各自毒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等不同,且其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也不相互干扰,从而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化合物的各自毒效应,此种情况称为独立作用。

22. 急性毒性是指人或动物一次或于24h之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致死效应23. 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三、简答题(每题2分,共24题)1. 药理学是指导合理用药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达到安全、有效地防、治和诊断疾病。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对阐明生物机体的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现象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为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如受体)。

2. ①从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选择最佳的对症、对因治疗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②根据疾病和患者的情况(疾病部位、病情轻重、患者肝肾功能等)以及药物药动学的特点决定恰当的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疗程。

3. 临床应用:①支气管哮喘。

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舌下或喷雾给药,疗效快而强。

②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心脏骤停。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并发的心脏骤停。

④感染性休克。

适用于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的感染性休克。

4. 肾上腺素对皮肤粘膜血管收缩力最强,也显著收缩肾血管,对脑和肺血管有时由于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对骨骼肌血管,因其β2作用占优势,故呈舒张作用;也能舒张冠状血管。

肾上腺素在治疗量时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较大剂量静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5. ①镇痛: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癌性疼痛、心肌梗死剧痛(血压正常者方可)。

药理基础:激动中枢阿片受体,激活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镇静,有利于止痛。

②心源性哮喘:用于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

药理学基础: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呼吸中枢对C02的敏感性。

③止泻: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药理基础:提高胃肠道平滑肌与括约肌张力,使推进性蠕动减慢;抑制消化液分泌;中枢抑制使便意迟钝。

6. 分为三类: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如咖啡因;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尼可刹米、山梗菜碱;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如士的宁。

7. ①胃酸有助于铁盐溶解和铁的还原,形成亚铁离子,可促进铁的吸收;②维生素C及食物中其他还原物质如果糖、半胱氨酸等也可促使Fe3+还原成Fe2+,也能促进铁吸收;③食物中高钙、高磷、茶叶中鞣质等可促使铁盐沉淀,有碍铁吸收;④四环素可与铁络合,也不利铁的吸收。

常用制剂内服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枸橼酸铁铵,注射的右旋糖酐铁。

8. 维生素K主要参与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并促进肝脏合成血浆凝血因子VI、IX、X。

当维生素K缺乏时或肝功能障碍时,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并出血。

维生素K临床上主要用于:①维生素K缺乏症。

②出血性疾患:维生素K缺乏造成的出血性疾患或饲用苜蓿引起双香豆素中毒或抗凝血性杀鼠药中毒引起的出血。

9. ①无论哪种泻药,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消化与吸收,有引起机体虚弱和脱水的可能,故不宜反复多次应用,一般只用1~2次,用药前后应大量饮水。

②对肠炎患畜或孕畜,应选用油类泻药,禁用刺激性泻药,以免加剧炎症或引起流产。

③排除毒物时应选用盐类泻药,禁用油类泻药。

否则促进毒物吸收,有引起中毒的危险。

④单用泻药不能奏效时,应进行综合治疗。

10. ①制成合理的制剂,如散剂、舔剂、溶液剂等;②经口给药,不能用胃管投药;③饲前5~30min给药;④一种苦味健胃药不宜长期反复使用,应与其他健胃药交替使用;⑤用量不宜过大。

11. 作用与应用:①镇咳:对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大剂量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也具有末梢性镇咳作用。

②兼有局麻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干咳,也常和祛痰药配合用于伴有剧咳得呼吸道炎症。

应用注意:①对多痰性咳嗽不应单用咳必清止咳,应配合祛痰药。

②心功能不全并伴有肺淤血的患畜忌用。

③大剂量应用易产生便秘和腹胀。

12. 甘露醇的药理作用:脱水作用:静注后,增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是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主要用于脑水肿、青光眼等。

其作用是由于本品在体内不被代谢,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在血浆中产生高渗透压作用而脱水。

利尿作用:静注后较快产生利尿作用,用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作用原理是①甘露醇可增加血容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利尿。

②抑制髓袢升支对Na+、Cl+的重吸收,从而抑制肾的稀释和浓缩功能而产生利尿作用。

13. ①作用特点:兴奋子宫与剂量及子宫机能状态有关;小剂量收缩子宫底,松弛子宫颈;收缩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促排卵。

②用途:用于催产、引产及产后止血。

14.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不得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当感染对动物的生命或未来生命力可能带来严重危害时,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是很必要的,但是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合用。

感染发展为毒血症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更为重要。

①各种严重急性感染,如中毒性菌痢、重症伤寒、败血症等,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②以渗出为主的某些炎症,如结核性脑膜炎、腹膜炎、损伤性关节炎、大面积烧伤等,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防止后遗症发生。

③必须与有效足量的抗感染药物同时应用,而不可单独使用当危重症状得到控制后,立即停用。

④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病毒及霉菌感染禁用。

15.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主要在外周。

组织损伤或发炎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或称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氨、前列腺素等。

缓激肽和胺类直接作用于痛觉感受器而引起疼痛;前列腺素能提高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在炎症过程中对疼痛起放大作用;有些前列腺素如前列腺素E1、E2和F2α,本身也有直接的致痛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故能起镇痛作用。

本类药物对由炎症引起的持续性钝痛,如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对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的尖锐刺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16. 葡萄糖的作用:①供给能量。

②增强肝脏解毒能力。

肝内葡萄糖含量高,能量供应充足,肝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解毒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肝脏进行结合代谢解毒的一些原料(如葡萄糖醛酸和乙酰基等)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③强心利尿。

葡萄糖改善心肌营养、供给心肌能量,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功能。

心脏活动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也增加。

④扩充血容量。

等渗葡萄糖(5%)静脉输液,有补充水分、扩充血容量作用,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高渗葡萄糖还可提高血液的晶体渗透压,使组织脱水,扩充血容量,起到暂时利尿的作用。

本品可用于重病、久病、体质虚弱的动物以补充能量,也可用作脱水、大失血、低血糖症、心力衰竭、酮血症、妊娠中毒症、化学药品及农药中毒、细菌毒素中毒等解救的辅助药物17. 磺胺药物由于长时间使用或剂量过大而产生毒性,主要表现在:(1)急性中毒:多见于静注磺胺类钠盐时,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

表现为神经症状,雏鸡中毒时可致大批死亡。

(2)慢性中毒:见于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以上。

主要症状为:①食欲减退,呕吐,便秘,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反应。

②结晶尿、蛋白尿、血尿、尿少甚至闭尿等泌尿系统损害反应。

③WBC减少、细胞缺乏或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反应(因能抑制肠道微生物对VK及B 族的合成),使造血机能破坏,凝血时间延长。

④家禽产卵停止或卵壳变薄(因与碳酸酐酶结合,降低其活性,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而产软壳蛋或薄壳蛋)。

⑤幼畜禽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器官出血、萎缩。

轻度不良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严重不良反应除停药外,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可加0.5-1%的NaHCO3或5%葡萄糖,也可静注补液剂和NaHCO3综合治疗,或在饲料中加0.05%VK,重者肌肉注射VB12 1-2μg或叶酸50-100μg。

18. ①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②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重要的酶和营养物质漏失,水则渗入菌体内,使菌体溶解和破裂;③干扰或损害细菌生命必需的酶系统;④某些染料能吸附于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厚的坏死层,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正常生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