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级隐患排查表

公司级隐患排查表

4、严格控制火源,认真执行动火规定。
5、防雷设施定期检测;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且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3
动火作业
凡在安全动火管理范围内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对作业对象和环境进行危害分析和可燃气体检测分析,必须按程序办理和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必须现场检查和确认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必须安排熟悉作业部位及周边安全状况、且具备基本救护技能和作业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的人员进行全过程监护。
4
有限空间作业
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未制定管理制度,未实行专人监护,未落实防火及逃生等措施如电缆隧道、电缆沟、阴井、变压器壳内等作业。进入有限空间危险场所作业未先测定氧气、有害气体等气体浓度。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未进行通风换气,并保证气体浓度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向内部输送氧气;不符合安全要求和消防规定方可工作。在金属容器内工作未使用符合安全电压要求的电气工具,未装设符合要求的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电源联接器和控制箱等未放在容器外面。
4、应设置保护接地
5、按要求配备电工用品并定期检验
22
应急救援
1、编制应急预案并到县应急管理局进行备案
2、配备符合要求的应急物品并定期维护
3、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训练
4、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18
安全生产投入
1、制定安全投入制度
2、年初编制安全投入计划,并提取安全费用
3、建立安全费用台账,并分类统计
4、定期对安全费用的使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9
职业卫生管理
1、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结果向县局进行申报备案
2、定期组织接害岗位员工进行体检
3、按要求为员工配备劳保用品,并监督其佩戴
3、新上岗的所有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都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班组级安全生产强制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4、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5、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14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1、编制各级各类人员责任制,并定期修订
2、将责任制传到到岗位
3、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15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1、编制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修订
2、将管理制度传到到岗位
3、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16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1、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修订
2、将操作规程传到到岗位
公司级隐患排查表
序号
排查项目
风险管控措施
汽锅炉
1、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
2、安全阀、压力测量装置、水位测量与示控装置、温度测量装置,以及其他保护装置的设置、技术参数、运行和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锅炉及附件应定期检验。
3、管道采用岩棉板、玻璃丝布防潮等措施保温。
4、电缆、电线外皮应完整,无破裂漏电现象,电机PE线应完整可靠。
5
高处作业
作业人员在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在15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系好安全带,禁止从高处抛扔工具、物体和杂物等。
6
盲板抽堵作业
盲板抽堵作业必须办理盲板抽堵作业许可证,盲板材质、尺寸必须符合设备安全要求,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执行、确认和标识管理,高处、有毒及有其他危险的盲板抽堵作业,必须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采取防毒、防坠落、防烫伤、防酸碱的综合防护措施。
9
消防
有应急照明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应有符合规定的消防栓和其他灭火器材。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应设置符合规定的防火、防烟分区。应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标志。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应急照明设施。
基础管理
10
营业执照
1、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
2、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3、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
11
主要负责人资格证
有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
12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3
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
有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
3、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17
安全教育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2、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7
起重作业
起重作业必须办理起重作业许可证,起重机械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大中型设备、构件或小型设备在特殊条件下起重应编制起重方案及安全措施,吊件吊装必须设置溜绳,防止碰坏周围设施。件运输时必须对其所经路线的框架、管线、桥涵及其他构筑物的宽度、高度及承重能力进行测量核算,编制运输方案。
8
临时用电作业
临时用电作业必须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在易燃易爆区必须同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和防爆灯具。移动式电器具要装有漏电保护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5、电机皮带轮应有防护罩,发现异声、松动、杂物、震动等不正常时,应停机检查、维修。
2
甲类库
1、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手套、口罩、 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工作环境应通风良好。
2、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为员工配备防静电工作服、橡胶防护手套、防毒面罩;应急事故状态下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设置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性。
4、通过工艺、设备等的更新,减少职业危害
20
消防安全
1、应急照明应完好有效。
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21
用电安全
1、漏电保护是否齐全、灵敏可靠、定期自检
2、配电箱、柜1米范围内不应有物品遮挡
3、直敷布线可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应采用护套绝缘导线。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时,应穿管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