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全解《宋词三百首》卷三

高考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全解《宋词三百首》卷三

高考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全解《宋词三百首》(卷三 北宋词)01.点绛唇·感兴(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1、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江南秋景图。

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

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2、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惆怅和抑郁不平之情。

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反衬的手法。

用江南明丽的秋景来反衬自己的抑郁和惆怅,以乐景衬衷情;用展翅高飞的大雁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树人。

02.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注释:①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金奁集》入“高平调”。

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②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③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④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⑤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

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⑥向:朝着,面对⑦红旗:红色的旗帜。

⑧觉:睡醒。

⑨尚:还(hái),仍然。

⑩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参考答案:1、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

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2、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03.长相思·吴山青(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注释: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浙江杭州),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终身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1、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参考答案:1、“两岸青山相送迎”是说吴山、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

“谁知离别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情,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表现出了送别的主题。

2、同意。

词的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

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

并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古诗词阅读答案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古诗词鉴赏。

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显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情深。

04.踏莎行·春色将阑(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

阑:消失。

红英:红花。

屏山:屏风。

密约:指男女之间互诉衷情,暗约佳期。

沉沉:深沉。

此指重大之事,即终身之事。

杳杳:深远无边际。

菱花:镜子。

慵将照:懒得拿起镜子来照。

慵:懒散。

将:拿。

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

”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3、“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4、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5、请简要赏析结句“长空黯淡连芳草”。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

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小梅缀枝,堂外细雨蒙蒙,堂内屏风半掩,余香袅袅,给人衰残沉寂之感。

营造了衰败孤寂的伤感氛围,引出下文闺中思妇的形象。

2、从描绘的景物看,词中之景皆处暮春,衰落惨败,迷蒙孤寂,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凄惋动人;从抒发的情感看,词人写闺中思妇,面对衰败孤寂之暮春残景,心情黯然,内心满是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闺中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对远人的绵绵思念。

3、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

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

4、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

5、“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长空黯淡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心情黯然;芳草连接长空,表现主人公思念之情绵长,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孤寂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05.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②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④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1、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2、“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

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3、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4、“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6、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技巧。

7、试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参考答案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作者的多情和重情。

3、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

4、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5、描写视角颇具匠心。

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6、①借景抒情,情境交融。

借“黄叶”“秋色”“寒烟”“斜阳”“芳草”等意象组成了深秋特有的景色,寄托情感,抒发作者的思乡年亲之情和愁肠悲伤之感。

②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景物,表现词人胸怀开阔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反衬忧愁伤神的离情。

7、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词人本来想借酒排遣思乡之苦,结果反而更加增加了苦痛。

该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浓浓的乡愁和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0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1、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2、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

3、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异”统领的景物有: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

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2、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4、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5、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6、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07.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