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三国鼎立(人)

第16课三国鼎立(人)



220年 曹丕
洛阳
汉(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称王)
229年 孙权称帝
220年 曹丕 魏
洛阳
221年 刘备 汉(蜀汉)
成都。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2年 229年 孙权 吴
建业
三国经济的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北方生产恢复与发展。 魏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
练一练: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B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成都
C的国号是

识 图 题:
A
B
C
1、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
曹操
2、他是通过哪一场战役奠 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
( 张飞 )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刘备 )借荆州-------有借无还 (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景象: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刘璋
原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刘 表
袁术
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作用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图示小结
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魏
军东
赤壁之战
阀汉 混末 战年
刘备
( 208年)
联合抗曹
蜀 吴
孙权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周赵瑜云杨修 曹刘丕禅
马谡小庞乔统 鲁肃
董卓
吕布
关羽 刘貂备孙婵权
诸葛张亮飞 袁绍
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白骨露于野,千奴 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曹操一时多少豪杰。Fra bibliotek以少胜多
纳许攸计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不习水战 骄傲轻敌
曹军
孙、刘 联军
苦肉计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启示:骄兵必败
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诸葛亮
三顾茅庐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背景: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曹操、孙权、刘备三方 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形成标志: 魏蜀吴三国成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族关系。加速西南开发。 蜀

孙吴: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②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同学们认为曹操是一 位怎样的历史人物呢?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 《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 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 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 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特点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 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①(政治上)曹操 “挟天子以 令诸侯”,并招揽各种人才;
②(经济上)采用屯田措施, 组织军队和流亡农民从事农 业生产; ③袁绍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①曹操骄傲轻敌 ②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③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 ④最根本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j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壮心:指曹操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曹操没有实现愿望。
原因:刘备、孙权势力上升,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形成三分天下局面。
从东汉末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 是历史的进步
原因: 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为实 现全国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②魏蜀吴三国建立后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③顺应了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 鲁迅
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文学家。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 远大。他在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结束了 黄河流域的长期战乱,对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是“治世之能臣”; 当然,他性格也有凶残、奸诈一面,是 “乱世之奸雄”。统一北方是他最主要的 功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