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建设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1.1.2财务状况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2项目建设方案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000亩猕猴桃繁育基地新建项目,建设地点为xx镇。
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项目建设在资金使用上,先安排平整土地、挖沟施基肥、种苗繁育、基地搭架等基地设施。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地可用设施,逐步创造和完善生产条件。
该项目将建成1000亩集猕猴桃良种选引育,无病毒母本园与株系保护,绿色果品生产,现代化育苗(无毒设施育苗),集约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良种繁育场。
为当地和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提供无病毒猕猴桃良种苗木和接穗,推进猕猴桃无病毒良种化和生产标准化,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项目完成时,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猕猴桃苗木100万株,猕猴桃鲜果60万公斤。
1.2.3 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本项目建设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000亩,包括标准化建设的“二园一圃”[母本(采穗)园、苗木繁育圃]及综合管理区。
其中,母本(采穗)园建设面积800亩,苗木繁育圃建设占地面积为200亩。
本项目建设总体规模如下:(1)土建工程:管理房(含检验检测室)200M2,苗木储藏及包装仓库150 M2。
(2)田间工程:土地改良1000亩、干渠250m、支渠600m、母本(采穗)园建设800亩,其中:种质资源库大棚800 m2,防虫网室大棚2000 m2。
苗木繁育圃建设200亩、防护林带1000m、园内道路1600m、防护沟1000m、沤粪池10个、蓄水池30个。
(3)附属工程:配电间60 M2、配电设施、变压器等1套、架设基地室外电线电缆共1200m。
(4)仪器设备:购置枝剪100把及若干辅助性器具。
项目建设期为2009年1月~20010年12月,建设时间为2年。
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2万元,流动资金38万元。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80万元,地方财政40万元(省财政32万元,市财政4万元,县财政4万元);企业自筹140万元。
1.4 项目效益本项目达产后,年可创销售收入316万元,年税后利润140.17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5.58%,项目财务净现值(Ic= 8%)为772.8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77年。
本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做大做强了奉新的猕猴桃产业,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明显,同时项目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生态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008年10月12日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3、《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4、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5、《2009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7、《江西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规划》;8、《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9、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10、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6 综合评价对项目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大增强了全省猕猴桃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繁育基地建成后可以相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环境和生态平衡,有利于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大力发展猕猴桃生产,不仅能绿化周边环境,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功能。
通过上述各项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指标反映,效益非常明显,抗风险能力强,该项目建设具有较高的可行度。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国家农开办《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指出,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2008年10月12日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
江西省根据农业部要求和自有的资源优势确定了加快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战略构思,实施“南橘、北梨、东桃、西枣”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战略,建设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猕猴桃为20世纪新兴的水果之一,富含维生素C、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药食两用,保健延年,风味特异,被誉为“水果之王”。
目前世界主要猕猴桃种植生产国为中国、意大利、新西兰、智利等。
我国猕猴桃生产由资源调查品种选育到规模化栽培近三十年,从无到有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化生产,猕猴桃栽培面积57,500公顷,是世界上猕猴桃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发展猕猴桃商品生产有巨大潜力:一是有十分丰富的猕猴桃种质资源。
全世界66个种,其中62个起源于中国,在此基础上已选育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品种,如“中华猕猴桃故乡”江西省奉新县选育出的“早鲜”、“魁蜜”和“金丰”以及湖北的“鄂猕桃1号”(金魁)等,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形成和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适宜和比较适宜商品栽培的地区很多,为生产批量优质鲜果提供了条件。
三是我国为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潜在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优质水果的需要量将会大大增加,目前我国年人均猕猴桃占有量不足0.07㎏,而新西兰为65㎏,意大利为5㎏,其中新西兰和意大利年人均猕猴桃消费量分别达2.2㎏和2.1㎏。
尽管现阶段猕猴桃在我国还处于“贵族”阶段,尚未达到“大众”水果阶段,但是随着其商品生产发展,价格也会逐步稳定下来,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与我们毗邻的国家(或地区)猕猴桃栽培很少,而消费量却在逐年增加,日本每年猕猴桃消费量在10万吨以上,其中从新西兰一个国家每年进口量就达近6万吨。
我国生产的猕猴桃鲜果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可以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
2.1.2 猕猴桃产业概况中华猕猴桃系列的“早鲜”、“魁蜜”、“金丰”就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从野生猕猴桃中,经过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0年代初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华猕猴桃研究所,开发了猕猴桃果酱、果汁、果酒、果脯等系列产品和培育了大量的优质苗木向全国推广。
1998年开始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下,成功引种优质、美味的猕猴桃系列品种“金魁”,并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魁”猕猴桃生产基地,2005年金魁被评为全国优质猕猴桃。
猕猴桃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2万吨,鲜果销往北京、上海、广洲、浙江等大中城市,系列加工产品市场看好,在全省、全国影响较大。
万亩猕猴桃基地是江南最大的集中连片基地,主载品种为“金魁”,在山口“金魁”猕猴桃合作社的带动下,统一组织果园管理,分级采摘包装,冷藏和销售,效益不断上升,果农增收明显,鲜果每斤销价在2元以上。
曾有多个外商有意愿在奉新投资,建立生产基地。
2005年奉新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华猕猴桃之乡”。
现有等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猕猴鲜果20余万斤,果脯、果糕等产品已进入大小超市。
目前猕猴桃鲜果及系列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
但猕猴桃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良种繁育、品种结构、优质果率、标准制定、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与国内外著名猕猴桃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二是质量安全管理薄弱,受经济条件限制,高档检测用硬件设备配备不齐,高素质的检测人员缺乏,加上生产者、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漠和组织化程度低,致使质量和安全的全程监控严重滞后,农药残留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加快猕猴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猕猴桃开发公司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决定申报本项目。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江西省根据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和自有的资源优势确定了加快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战略构思,实施“南橘、北梨、东桃、西枣”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战略,建设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虽然猕猴桃存在巨大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但相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说,在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方面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猕猴桃产业良种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猕猴桃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化程度陆续推广了一些新的猕猴桃类优良株系,并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
然而由于良种苗木繁育过程较长,生产的苗术难以满足快速发展需要,在加快猕猴桃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了不论什么样的品种,有苗就栽的情况,造成果园不同程度的存在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猕猴桃的整体品质。
该县虽然建立了猕猴桃母本园,出圃曲木的供应仅占市场需求量的3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猕猴桃园所需。
70%猕猴桃良种,还靠猕猴桃农个体繁育苗木供应,优质品种的纯度得不到保证。
(2)有利于猕猴桃品质提升近年来,猕猴桃发展迅速,但品质却有下降的趋势:一是由于近几年猕猴桃栽培快速发展,而猕猴桃品系选育工作没有跟上,苗木培育缺乏必要的监督,许多育苗户没有纯正优良的母树,乱采接穗,造成苗木质量低、品种混杂,严重影响猕猴桃的品质。
二是大多猕猴桃种植在土壤贫瘠、水资源差、有机质缺乏的红壤土地。
三是由于近年猕猴桃快速发展,施肥形成以化肥为主、农家肥施用不足。
因此,施肥不当、特别是猕猴桃农偏施氮肥是影响猕猴桃品质又一大因素。
四是近年来病虫危害严重也是影响猕猴桃品质的原因,虽然近年来农技部门广泛开展生物用药、科学用药,但是由于多年施药习惯和起步较晚,普及面一时难以大面积铺开,造成猕猴桃品质下降。
本项目建设猕猴桃良种繁育体系,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优良猕猴桃种苗,另一方面可以提供配套的猕猴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指导,从而提升奉新县猕猴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