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别:精品水果*****村猕猴桃种植(扶贫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单位:**扶贫开发局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项目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编制时间:二0 —三年五月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猕猴桃种植项目2、建设地点:***** 村3、建设性质:新建4、项目主管单位:**扶贫局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李芳联系方式:0858 —36368585、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乡人民政府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6、项目实施单位:****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7、项目实施单位法人:陶正学联系方式:7、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乡农推站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 , 联系方式:8、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扶持农户规模9 、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10、项目编制依据(项目立项批复、项目申报书、地方扶持政策文件等)第二章项目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帮扶资金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争取争取中央和省级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农户的购买猕猴桃苗木,架材,支付抚育费及技术服务费,在**村新建6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
具体投资概算如下:1 、用于购买红阳猕猴桃种子36万元(100株/亩,6元/株)。
2、用于购买架材60万元(1000元/亩X 600亩)。
3、三年抚育费17.83元/亩X 600亩=1.07万元。
4 、技术服务费和品牌建设费2.93万元。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布局及目标本项目符合国家、省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符合扶贫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产业扶贫是扶根本,要培育特色产业、产业主体、产业园区的三培育,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发展导向。
项目实施后,扶持贫困面广,扶持贫困户多,受益农户众,能促我乡社会、经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加快扶贫攻坚、”三农”攻坚、建设和谐农村、稳定农村是一重大举措。
本项目实施采取以猕猴桃种植为主导产业。
经过本项目及整合项目的实施, 到, 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 仅猕猴桃种植产业一项使项目农民年人均增收4500 元以上。
二、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及标准1 、园地选择与整地选择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中等以上, 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壤微酸性的缓坡台地建园。
定植穴采用80厘米x 80厘米x 80厘米的标准进行打坑,表土层放在一面, 生土层放在另一面。
2、品种选择:红阳。
3、定植密度:定植株行距为2米X 3米,亩栽100株,并搭配授粉树,搭配比例为8:1。
4、重施基肥与回填:每穴用农家肥20公斤、磷肥0.5公斤与表土导土壤充分拌匀后回填, 回填地表后垒成馒头形待定植。
5、定植时期:根据**的气候特点,每年的9月初至12月底是落叶果树栽培定植的最佳时期。
6、定植方法:选择达国标二级以上的猕猴桃嫁接苗作为猕猴桃标准化建设用苗定植前需解除嫁接口绑膜, 剪除伤残根, 理顺根系, 沾黄泥浆, 然后在回填好的坑上挖适宜的定植穴, 大小以根系舒展为度, 之后把猕猴桃苗放入定植穴进行填土, 边填边提苗边适度踩紧,并同时垒好树盘,浇足定根水,每株浇定根水10公斤左右,条件允许的最好覆膜保墒抗旱, 以减少浇水次数。
7、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至成活的管理主要是抗旱保苗,直到次年的5月份能够确定成活, 此期间浇水保活为主, 其次是防止人畜践踏损失, 如果出现缺窝断行, 次年要立即补栽达到规定的株数。
8、水肥管理项目所在区年降雨量均在1400MM以上,而且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因此猕猴桃园灌溉主要是在春季, 一是为了防旱, 二是为了促进适时发芽开, 特别是4 月中上旬结合施肥进行浇水尤为关键, 以利促花保果, 提高座果率。
对于低洼地要开设排水沟, 在雨季及时排水, 防止水渍引起根腐病及其它病害。
全年施肥次数要求4次,最低不少于3次。
基肥在秋冬季施入,以有机肥为主,幼龄树株施厩肥20公斤;初果树株施厩肥20—30公斤,另加施饼肥1—2公斤;成年挂果树株施厩肥30—40公斤,另加饼肥2—3公斤,鸡粪2—3公斤。
追肥次数3次,即3月上旬施萌芽肥,谢花后6月上旬施壮果肥,待新梢停止生长,花芽开始分化, 追施第三次追肥, 以促进光合作用和果实膨大。
成年结果树第一次株施复合肥0.5公斤,第二次株施硫酸钾0. 5 — 1 . 0公斤、尿素0 . 5公斤,第三次株施复合肥0. 5公斤。
追肥时应配合追施清粪水,亩施1 0 0 0 — 1 5 0 0公斤。
对于幼树追肥量适当减少, 并进行看树追肥。
9、整形修剪苗木定植时, 选留2—3个饱满腋芽进行截干处理。
待萌芽发新梢后选留一个强壮的新梢, 在其旁立一根竹竿, 固定引蔓, 防止缠绕, 促其迅速向上生长。
达到架面或稍低位置时, 对强壮新梢摘心, 逼使在新梢上部萌芽2个枝蔓选为永久性主蔓。
在棚面上将2个主蔓向相反两个方向布置。
以后在2个主蔓上每隔50厘米左右选留一个结果母枝, 在结果母枝上约30厘米左右, 适当地选留一些结果枝。
结果枝一般三年左右进行一次更新, 其它多余的枝条一律从基部剪除。
10、花果管理(1 )人工辅助授粉:正常情况下按8 : 1的雌雄株搭配雄株,自然授粉率比较高, 但若遇天气不利自然授粉, 为保证座果率, 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 2 ) 疏花疏果: 从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 一个结果母枝能抽生10—20个结果枝, 每个结果枝座果4—8个。
授粉前先根据负载量疏蕾疏花, 开花后2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疏果, 开花后40—50天进行第二次疏果, 疏除畸形果、病虫果、侧果、色不正果、果丙细弱的小果, 一般短果枝留1—2个, 中果枝留2—4个, 长果枝留 4 —6个, 每亩留果量为20000—25000个。
11、棚架搭建项目采用水平式大棚架:水平式大棚架的架高1.8〜2米,规格3X4米,呈长方形排列。
支柱全长2.4〜2.6米,入土0.6米,亩栽56根。
为了提高棚架的负载能力,角柱和边柱的长为3〜 3.5 米, 向外倾斜埋入土中, 并使用锚石向外牵引, 以防向内倾倒。
在支柱上牵拉粗钢丝作为干线,棚架四周的边柱之间最好用6X6厘米角铁或钢筋连成横梁,或拉1道由4〜6条12号钢丝拧成缆线作为周围线,以增强坚固度。
然后在横梁或周围线上, 每隔50厘米拉 1 道钢丝作为小张线, 呈正方形网格状, 亩用钢丝250公斤左右。
钢筋水泥柱要求, 水平大棚架的角柱为9X 9 厘米, 边柱为9X 9厘米, 中柱为8X 8 厘米。
12、病虫害防治在贵州境内当前发现的病害种类较少, 主要预防治溃疡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加强树体管理, 增强抗性, 在每年春季发芽前, 及时喷药防止害虫咬伤树皮、芽尖, 引起病害侵入。
若已发生, 应及时喷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或灭菌威。
主要虫害有桑盾蚧和叶蝉, 防治方法: 在每年春季萌芽前, 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 生长季节喷速扑杀或好劳力。
13 、果实套袋提倡套袋栽培, 以 5 月下旬至 6 月初为好。
14、成熟采收红阳属中早熟品种, 当果子呈现绿色或深绿色, 含糖量达7%时即视为成熟, 可采摘上市。
三、项目实施进度及安排猕猴桃产业化扶贫项目。
建设期为12个月,建设时间为2013年1月至12月。
建设内容与建设时间具体安排为:种植前培训: 201 3年 1 月整地挖坑: 1 月定植苗木: 1 月至2月田间管理、棚架搭建设: 5 月至12 月第四章项目组织管理及运作模式1 、经过组建机构、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 形成了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人具体抓、有资金投入的猕猴桃产业组织保障体系, 有力确保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有专人负责猕猴桃产业发展; 为确保该项目的成功实施, 乡党委政府对该基地选配猕猴桃产业专职辅导员(派出农艺师 1 名, 专业技术人员 6 名)。
2、要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 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 一项内容、一个机构、责任到人, 分阶段实施、分阶段验收、分阶段付款。
3、农户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 建立合作社, 形成乡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
有效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 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
切实帮助猕猴桃生产基地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 共同推动全乡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章项目建设效益评估及风险控制** 乡是** 的贫困乡之一, 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但由于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比较效益低下, 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县水平。
规模化种植猕猴桃, 是加大力度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该项项目共投入100万元, 实现初挂果, 亩产1000公斤以上, 每公斤按20元计, 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 基地总产值可达到600万元以上; 进入挂果期, 亩产3000公斤以上, 亩产值达到6万元以上, 基地总产值达到1800万元以上; 以后进入盛果期, 亩产量4000 公斤以上, 亩产值达到8 万元以上, 基地每年总产值达到2400万元以上, 可使项目涉及农户478户1296 人, 户均新增收入30000元以上, 人均纯收入增加值4500元以上, 还可带动运输服务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 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 是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渠道。
对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现实经济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可为当地农民合作组织对猕猴桃的深加工提供原材料, 以此增加产品附加值。
调动了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