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血尿(Hematuria)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也可以由泌尿生殖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引起。

又可以是某些内科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在一般饮食、生活和活动的情况下,尿液中无红细胞或个别情况下偶然出现极微量的红细胞。

新鲜尿沉渣红细胞数在0-2个/HP范围内。

如Addis计数则红细胞数在0-5×10 5/12h或男0—3×10 4/1h 女0—4×10 4/1h。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傅余芹血尿:若尿内红细胞异常增多为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尿RBC>3/HP,或尿沉渣(Addi’s)计数12小时尿RBC>50 万或1小时>10万。

临床分为:镜下血尿(microhematuria):尿色正常,仅能用显微镜检出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macrohematuria):若尿液中含血量>1ml/1000ml则尿液呈红色或呈洗肉水色,称肉眼血尿。

二、血尿的诊断:具有如下特点即可确定为血尿:1.肉眼观察:留取新鲜尿液呈不透明的红色混浊液体,静置后容器底部有一层红色沉淀,震荡呈云雾状。

2.尿离心显微镜检查,红细胞数每高倍视野>2个;Addis 计数:红细胞数≥5×105/12h,男:红细胞数>3×104/1h,女:红细胞数>4×104/1h。

3.尿液潜血试验:阳性三、泌尿道基本构成:上尿路:肾、输尿管下尿路:膀胱、尿道(后尿道、前尿道)四、病因(引起血尿的主要疾病):(一)肾实质病变:1.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炎、流行性出血热·其他: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2. 肾小管-间质疾病:(1)感染性:急性肾盂肾炎或肾实质感染常伴发热及患侧腰痛。

膀胱刺激症状不定。

糖尿病患者或常服止痛药者可出现肾乳头坏死,肾乳头脱落出血明显,可以发生梗阻加重感染症状,造影类似瘤。

女性三角区尿道炎可以出现剧烈的膀胱刺激症状和终末血尿而无脓尿。

男性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及发热常为急性前列腺炎,直肠指诊前列腺压痛,尿中可有红、白细胞。

尿道口红肿:有血性脓液流出考虑淋病。

慢性感染可表现反复发作,不犯病时可完全缓解,也可无明显症状,尿中有红、白细胞,或逐渐出现肾功能障碍,应注意有无诱因;如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2)间质性肾炎(1)肾脏囊性病变3. 血管病变:病因和诊断要点:肾血管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肾静脉栓塞、肾梗塞等,肾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肾盂粘膜的微小血管瘤、肾乳头、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的静脉曲张都可以发生肉眼血尿。

需内腔镜检查发现并同时处理。

4.肾下垂:肾下垂时肾蒂受牵拉导致静脉淤血长期站立工作者可以发生。

绝对卧床一段时间或用肾托可缓解。

站立位肾动态扫描有时可以发现血流和尿流通障碍。

(二)泌尿生殖道疾病:1.结石: 临床征象及诊断要点:肾盏结石常无症状于体检时查出,尿中有时可见红、白细胞,小管微结石可出现肉眼血尿。

肾盂结石常有腰部隐痛或绞痛发作,可出现运动和颠簸后血尿。

输尿管结石常发生绞痛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结石所在部位有压痛。

下端结石可有尿频。

膀胱结石常见于男性小儿或老人,常有排尿困难或排尿中断。

2.结核: 临床征象及诊断要点:80%以上肾结核为膀胱受侵犯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病程顽固。

除血尿外并有脓尿。

尿沉渣涂片可能查到抗酸杆菌。

约5%肾结核病人以血尿为首发症状。

而无膀胱刺激症状,但可能查到结核菌。

后期肾结核可因输尿管梗阻,膀胱症状自行缓解,尿检亦转阴性。

只有追问病史和造影才确诊。

双肾结核或对侧肾积水的晚期病人可因尿毒症就诊。

3.泌尿系统肿瘤: 临床征象及诊断要点:血尿多为无痛性间歇性全血尿;应进行尿脱落细胞检查。

肾肿瘤:可能触及肾区肿块;静脉肾盂造影、B超、CT等可以确定诊断。

膀胱肿瘤:原位癌、浸润性癌早期可为镜下血尿,晚期可出现尿频、尿痛;双手合诊可能触及肿块。

膀胱经可以观察膀胱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同时可以活检。

B超、CT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膀胱周围情况。

输尿管肿瘤:输尿管插管可以测出出血的部位;逆行输尿管造影有时较静脉尿路造影效果更佳。

肾盂输尿管镜可以直接观察和活检。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可以出现终末血尿甚至全血尿;直肠指诊、B超、血PSA检查有助于诊断。

尿道肿瘤:可有尿道口溢血或初始血尿;尿道触诊、尿道镜检有助于诊断3.其他:前列腺增生、尿路损伤、子宫内膜异位、膀胱输尿管返流(三)其它:1. 尿路邻近器官疾病:阑尾炎、盆腔炎等2.全身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血友病等。

3.药物与化学因素毒副作用:环磷酰胺、抗凝剂、汞剂等。

(四)功能性血尿:健康人剧烈运动后血尿(一过性)。

运动员血尿:军事训练和剧烈运动可使约50%的人员尿检出现镜下血尿。

拳击运动员最易发生镜下甚至肉眼血尿。

运动姿势使右肾压向前下方而深静脉淤血,甚至肾盏穹窿破裂。

田径运动员还可以引起膀胱出血。

五、定位诊断:1.尿三杯试验:第一杯含血:前尿道,第三杯(终末)含血:膀胱颈和三角区或后尿道,全程血尿:膀胱或膀胱以上。

2.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或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相差显微镜:尿中红细胞呈面包圈时,≻5%即可诊断肾小球性血尿。

Kohler等发现棘形红细胞具有特殊形态,当其数量大于5%,筛检肾小球肾炎敏感性为52%,而特异性为98%。

熊立凡等报道棘形红细胞比率,在肾性疾病(5.5%)明显高于非肾性疾病(0.6%),如以棘形红细胞比率≥5%为界,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100%。

但棘形红细胞形成与渗透压﹑PH值有关,当终末尿渗透压>640mmol/L时棘形红细胞是较可靠的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指标。

六、鉴别诊断:很多疾病都可以发生血尿,血尿的鉴别诊断就相当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发病年龄:小儿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尿路先天性异常、非特异性感染、结核、膀胱结石等。

青少年、中年血尿,常见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非特异性感染、损伤、乳糜尿、肾炎及运动性血尿等。

女性常见于尿路感染、肾下垂、肾结核、乳糜尿。

中年以上,常见于肿瘤、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结石。

2性别:女性常见尿路感染、肾结核。

男性常见尿路结石、肾结核、前列腺炎、前列增生、损伤、肿瘤。

有关病史:3.相关病史:有肺结核:应考虑肾结核。

有排石史应考虑尿路结石。

有外伤史应考虑肾及尿路损伤。

无痛性血尿反复发作应考虑肿瘤。

小儿有反复尿路感染史应考虑先天异常。

男性有尿路感染者应注意检查有无梗阻。

丝虫病流行区应注意乳糜血尿。

4家族史:多囊肾、遗传性肾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5血尿的诱因: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后发生血尿见于肾结石、肿瘤、肾下垂、运动性血尿,劳累、高脂餐后血尿伴乳糜快者见于乳糜尿。

6血尿的颜色:鲜红色见于膀胱及后尿道病变。

暗红色血尿见于肾脏疾病。

7尿中含血量:含血量少时,呈显微镜血尿,见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内科疾病。

大量血尿,呈肉眼血尿,见于肿瘤、损伤、前列腺增生、肾结核等。

8血凝块:肾脏病变的血尿中可见三角型、锥状血块。

输尿管病变所致血尿,含长条形血块,膀胱病变血块呈盘状,排出后易碎,尿道病变的血尿无血块。

9血尿与排尿的关系:血尿发生于排尿起始段,为初血尿,见于前尿道疾病、前列腺病变。

血尿发生于排尿的终末段为终末血尿,见于后尿道病变、前列腺病变、膀胱颈部及三角区病变。

全程血尿,见于膀胱颈部以上尿路病变。

尿道溢血:与排尿动作无关,病变位于尿道括约肌以下。

(一)伴随症状:1.伴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提示肾小球疾病,进一步询问有无关节痛、皮疹、紫癜及有无糖尿病、肝炎以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伴膀胱刺激症状,提示尿路感染;3.伴肾绞痛或尿流中断,提示尿路结石;4.伴肿块者提示肿瘤、多囊肾等。

(二)问诊要点:1.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有无进食引起红色尿的药物、食物,月经来潮2.是否全程血尿,有无血块,有无器械检查及外伤3.有无肾绞痛、膀胱刺激症4.有无高血压、浮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5.有无皮疹、关节痛、发热、皮肤粘膜出血6.有关药物服用情况,其他全身相关疾病7.家族史:耳聋、失明、肾病史(三)体格检查:注意点:1.发热2.肾区压痛及叩击痛3.高血压4.输尿管压痛点压痛5.贫血6.腰腹部包块7.体重减轻8.皮肤粘膜出血(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尿检:尿常规、尿红细胞相关显微镜、尿抗酸杆菌检查、中段尿细菌培养、尿结核菌培养2.特殊检查:X线腹部平片、超声、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肾动脉造影、肾穿刺活检注:在判断血尿时应注意几种情况:1.假阴性:如大量饮水后,血尿可因尿液中的红细胞在低渗状态下发生裂解,而于检查时出现假阴性。

2.假血尿: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器官出血可混入尿内而呈现假血尿。

如子宫、阴道、肛门直肠疾病出血等。

3.伪血尿:某种动机人为制造血尿。

4.红色尿:摄入某些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可使尿液变红。

食用某些食物:如甜菜根、黑酱果、红色尿呈红色透明不混浊,静置后无红色沉淀,振荡无烟雾状,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阴性。

5.血红蛋白尿:呈暗红色,含量大时呈酱油色。

在发生溶血时或体内的红细胞大量破坏时,使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当浓度超过150——250mg/L时,游离的血红蛋白由肾脏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

常见于严重的大面积烧伤、恶性疟疾、伤寒、各种溶血性疾病、错型输血、CO中毒、体外循环手术后、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前列腺电切低渗液吸收入血、蛇毒、毒蕈以及磷、砷、苯胺中毒等。

血红蛋白尿的特点:均匀透明,静置无沉淀,振荡后无云雾状,显微镜检无红细胞或很少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6.肌红蛋白尿:挤压综合症、严重大面积烧伤、大动脉栓塞致200g以上肌肉严重受损等情况,因大量肌红蛋白自损伤的肌细胞中释放,经肾脏排泄而发生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尿呈红色,均匀透明,静置后无沉淀,镜检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7.紫质尿:血朴啉病、铅中毒,由于朴啉代谢障碍所致的朴啉尿,尿液放置后或日晒后可呈红色、棕红色、或葡萄酒色。

尿液均匀透明,静置后无沉淀,镜检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阴性,尿紫胆原试验阳性总之,为了鉴别血尿的原发病,应做详细全面的检查,包括:1.体格检查:全身情况,泌尿系临近器官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等。

2.实验室检查:取新鲜尿液做常规检查:如比重低而固定见于肾实质损害。

含大量蛋白及管型见于肾实质病变,如肾炎、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肾病等。

如含大量脓细胞、白细胞,见于非特异性感染,肾结核、肾乳头坏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