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宪法:在我国,宪法单纯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包括历次的修正案。
2.宪法渊源:①宪法的渊源指的是宪法的表示形式。
指宪法的效力来源,同时它又可以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制宪主体、制宪权限、制宪程序和制宪方式等内容要素。
②世界渊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宪法其他渊源。
③本国宪法渊源:从根本法意义上说,我国目前只有包括历次通过的修正案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宪法的渊源。
3.宪法惯例:宪法惯例指不是由宪法明文规定,而是由传统和习惯构成但经过国家承认或默认了的宪法行为方式。
4.宪法的基本原则:①保障基本人权原则②人民主权与有限政府原则③法治原则
5.人民主权原则:指国家没有任何固有的权力,国家机关的全部权力归根到底都源于人民的委托,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6.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基本人权原则的内容就是承认和保障基本人权。
7.分权制衡原则:所谓分权制衡,是指将权力按一定标准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由相应的机关分别依法掌握和运用并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使权力不致因过分集中而危害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一种制度化措施。
8.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容,表现在它调整的三个方面的关系中:一是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二是国家机构内的横向权力配置关系,三是国家机构内的纵向权力配置关系。
9.法权:法权是通过法律确认和保护的权利
10.法治:法治是由人民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制定的法的统治,且法律权威与掌权者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律权威高于掌权者意志。
11.人治:当法律权威与掌权者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掌权者意志高于法律权威的就是人治。
12.制宪权:①制宪权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合理性,源于人民的本源性权利,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任何法律做依据。
②制宪主体:1)人民或国民的代表2)人民与君主3)君王
13.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由民主制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宪法条文的内在本质。
14.宪法意识:所谓宪法意识就是指一般公民对于宪法现象的知识、感情、态度等心理认识的总称。
15.宪政:以宪法为依据,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宗旨,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进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形式。
16.国家性质:国家性质一般是指国家的阶级属性。
,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实质上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通常又称为“国体”。
17.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8.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19.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不享有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特点:①全国只有一部统一的宪法②全国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③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④在对外关系上只有统一的国家才能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只有中央政府才享有外交权。
20.复合制国家: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二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
包括联邦和邦联。
*21.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是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22.总统制: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23.政党:政党,是指有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中的中坚分子所组成,并为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而奋斗的政治组织。
24.多党制: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内多党并立,相互竞争,参加议会或总统选举,并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或担任总统,掌握国家政权。
25.人权:人权是自然人应当平等享有的权利
26.公民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所确认的,但不以宪法为限,是非依据法律不得限制的权利。
27.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自由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身体,非依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限制、剥夺、妨碍的权利。
28.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
*29.人身权:人身权利又称人身非财产权,是指与人身直接相关而没有经济内容的权益。
属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30.公民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
*31.公民的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依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约定而享有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32.公民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指公民维持其社会存在的基本权利。
33.公民文化权利:文化权利是每个民族保卫并最终引导自己文化发展的自由的权利。
34.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人们相信某一超自然神袛的拯救力量及相关神学学说的自由。
可归纳为内心信仰的自由、宗教行为上的自由和宗教上结社的自由。
35.《世界人权宣言》:
36.《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公约》:
37.《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国际公约》:
38.国家权力:①国家权力指由国家机关掌握和运用的那部分权力。
②国家权力在实质或形式上都是受宪法所规范、所限制。
39.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国家内部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外交等职能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政权组织。
40.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大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1.司法独立: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依据法律事实,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
4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现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43.特别行政区::这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施特殊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特别行政区域。
44.全国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的待议机关。
45.国务院::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6.宪法实施:宪法实施就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
*47.宪法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自觉在宪法范围内活动。
*48.宪法适用: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将宪法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人或组织的活动。
*49.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
50.宪法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