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水(讲)考向一、水循环【一讲高考】【例1】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8.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例2】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例3】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5.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例4】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二讲典例】【例1】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3.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少B.落差较大C.下渗严重D.蒸发较少14.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D.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趁热打铁】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13.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D.湖泊与河流相通14.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考向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讲高考】【例1】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A.加拿大B.马来西亚C.墨西哥D.阿根廷20.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例2】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问题。
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例3】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例4】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图1017.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18.甲处洋流的影响是()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二讲典例】【例1】下图所示区域在18°S太平洋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上图中L处的洋流与下图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12.下列对L洋流沿岸地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沿岸以沙漠为主,植被稀少B.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C.秘鲁首都是闻名的“无雨城”D.空气干燥,雨雾很少【趁热打铁】下图为地球局部海域洋流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洋流()A.①的流向为自南向北B.②可能流经南美西海岸C.③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D.④可能出现在北大西洋9.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洋流()A.①造成途经的澳大利亚大陆沿岸地带气温降低B.②使南美大陆热带荒漠从东海岸延伸至西海岸C.③缩短了海轮从东南亚到非洲东部的航行时间D.④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考向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讲高考】【例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例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例3】37.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二讲典例】【例1】下图为北京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生态房屋,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非饮用水。
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趁热打铁】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河西走廊D.四川盆地9.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人工降雨D.植树造林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水(讲)答案考向一、水循环【一讲高考】【例1】8~9.DB【例2】9~11.CBC【例3】4~5.CA【例4】6~7.AC【二讲典例】【例1】13~14.BC【趁热打铁】13~14.DD考向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讲高考】【例1】19.AC20.CD【例2】C【例3】13~14.AD【例4】17~18.DC【二讲典例】【例1】11~12.BD【趁热打铁】8~9.BD考向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讲高考】【例1】1~3.DBC【例2】1~2.DA【例3】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2分)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4分)【二讲典例】【例1】3~4.BC【趁热打铁】8~9.BB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水(讲)解析考向一水循环【一讲高考】【例1】8~9.【例2】9~11.【例3】4~5.【例4】6~7.【解析】【二讲典例】【例1】13~14.【趁热打铁】13~14.考向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讲高考】【例1】19~20.【例2】【例3】13~14.【解析】试题分析:13.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所以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的大量原油,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答案选A.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植物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例4】17~18.【三讲典例】【例1】11~12.【趁热打铁】8~9.考向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讲高考】【例1】1~3.【例2】1~2.【例3】【二讲典例】【例1】3~4.【趁热打铁】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