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艺考察报告

环艺考察报告

篇一:环艺考察报告实习考察报告姓名:张道庆班级:环艺0701学号:20072174指导老师:鲍春考察报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到了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面临的是更多的坎坷和更大的挑战。

即将走向社会又一次面对改变。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做毕业设计。

为了能更好的饿完成这项在大学期间最后的工作我们都出去考察,天南海北的。

这次是个很好的机会,出去见识见识新的设计,还有那些老的经典。

我选择考察的地方是我们的首都,北京。

以前没有去过,这次去是怀着巨大的期盼的。

我们是七号晚上走的八号早上到了北京都没来得及休息就直接把行李往旅馆一扔奔着目的地就去了。

首先去的是这几年给我们感动最多的地方——奥林匹克中心。

出了地铁站远远的望着鸟巢、水立方内心的那种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巨大的钢结构下,我显得是那么的渺小,真的感慨设计的伟大。

同样是学设计的我们,感觉鸟巢在我心中是不可想象的。

由远及近,我们慢慢的走向鸟巢,每一步的前进都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精细到没一点的设计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草地与硬铺装之间的饿栏杆,是设计成高低不同的两条椭圆形的扁柱,相隔不远有一道连接处其固定作用,这样就使得栏杆又增加了一个功能——座位。

使人们在等候的时候有个地方可以休息,而又不浪费空间。

同时它的形式还能防止人们躺在上面。

草地灯的设计也是和鸟巢在整体上有一个统一,应该是浇铸成型的金属镂空的形式。

而且在摆放上高低错落,前后有序很有节奏感。

场地外围的铺装也很有特色,不规则的多边形石块拼切,接边恰到好处。

还有的也是石块的拼接,中间有很大的缝隙,用小的碎石子粘合填充。

这样在形式上不显得突兀,而且解决了这么大缝隙造成的不变和隐患。

建筑内部的色彩运用比较震撼,大片红色的区域,显得很热情,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体现。

大片红色椅子,中间偶尔插上一辆个白色的,而且排列很规律使人的视觉不容易疲劳。

内部大型钢构架的穿插使得空间结构比较微妙,偶尔的缝隙漏进来阳光,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相对来说我感觉水立方显得比较柔美,简单的外部造型,而墙面上有增加了不少肌理,这种形式一度达到一种热潮,在建筑外窗等地方都能看到这种仿生学的模仿。

篇二:外出考察报告目录上海、乌镇、苏州和杭州考察报告.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地点:上海、乌镇、苏州和杭州二、实习时间:2012-4-9至2012-4-23第二部分:实习个人心得一、上海1、2、3、4、5、三、苏州1、苏州博物馆2、拙政园四、杭州1、西湖五、总结城隍庙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海新天地外滩宜家二、乌镇2012年4月份,我们开始了为期十几天的外出专业课考察。

主要去了上海、乌镇、苏州和杭州。

这是我们上大学以来的第二次集体外出考察,对于我们环艺系的学生来说,接触一些现代的大都市、民间古镇和园林造景是件很重要的事,让我们的眼界不会局限在学校我们仅仅看到的东西,而是让我们更多的去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轨。

同时感谢专业老师与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学到很多,拍到了许多对我们本专业有用的照片,还在一些资料。

一、上海1.上海城隍庙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

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

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

人们说“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

”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上海城隍庙是指黄浦区的老城隍庙,在旅游景点中都称为“豫园”,即原上海县城隍庙,这是个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上海国际博览会第二天是老师带我们集体去了上海国际博览会,在博览会参观完后都把我们给累坏啦!那博览会馆里面的东西真多,而且是我们从都没有看见过的。

先后浏览了酒店用品、酒店食品、酒店家具、建材卫浴、装饰设计、照明、清洁、商场用品系列配套等优秀设计作品。

篇三:环艺专业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级 ***** **学号:*******考察地点:郴州板梁古镇耒阳周家大院南岳我们第一站去了郴州板梁古镇。

板梁人杰地灵,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

据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发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约八万多人。

在历朝为官者数百人,历史底蕴厚重,传奇故事多多,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

开国大将黄克诚从板梁暴动走向革命道路。

目前为国家aaa级景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整个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岭平展延伸,依山就势,规模非常宏大,村前视野开阔,小河绕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驿道穿村而过,石板路连通大街小巷。

村前有七层古塔,进村有石板古桥,村内建有庙祠亭阁,旧私塾,还有古商街、古钱庄。

古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宝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机巧,奇石异村令人叫绝,乡村古风别有洞天。

古村内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栋完好无损的明清历史建筑,这些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论是它的水磨青砖,还是门当户对,或者是它的砖雕、石雕、木雕,其工艺都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板梁古村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

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板梁村家家户户石板路相连,连绵有10多公里长,意思把龙气接回家,风水是一种古文化,行家都说板梁的风水最绝。

古代风水学最讲究的是坐地朝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可板梁古村却坐东朝西,看似违背常规,但村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向相合。

前面的半月塘叫明塘,与风水对应,内设照壁,外修明塘,取“山旺人丁水旺财”之意。

板梁祖先饱学周公礼仪,中庸之道,深谙“月满则亏,水满则盈”的哲理,因而修成半圆形。

板梁古村建筑,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那风火墙和飞檐上的砖雕,天井和台阶上的石雕,门窗和屏风上的木雕。

如图两个石雕正是雕刻天井和台阶上的,这种雕刻在古镇是一种象征,只有家里出了秀才以上的人或者有人做官才有资格雕刻,其他人家如果雕刻只会落人笑柄。

在板梁古镇居民都是有等级划分的,不同等级的居民所居住的区域也不同,房屋的特色也有所不同。

一个图腾一个意境,一组雕刻一个故事: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蟠桃寓意着长寿健康;麒麟是贤才有德的图解,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花瓶取平(瓶)安的谐音,蝙蝠取其福(蝠)的谐音,鹿儿取其有禄(鹿)的谐音;喜鹊含梅则隐含着喜从天降、喜入家来的企盼。

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活场景等,采用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等形式,通过雕刻的工艺手法搬进日常生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生活艺术化了,艺术也就实用化了。

这里的石雕主要装饰在转角泰山石、门槛、门墩、柱座、天井等处,木雕主要装饰在门罩、梁、柱、枋、窗等处,砖雕主要装饰房檐、门当、地面、墙壁等处。

板梁最精巧的是木雕,仅工艺技法就有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

清代富商刘绍连二进式古居精致之极,那扇雕花中门早两年被一位“有识之士”看中,开价6000元想收入自家宝库。

这就可见这些木雕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

另外板梁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特色之一马头墙,古时候居民用它来防风防火。

马头墙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谁家最有地位最有财势相对应的马头墙的层数也就越多,也越高。

第二站我们便来了耒阳的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坐落于衡阳耒阳市太义乡东坪村八组,为蔡伦竹海著名景区,从陶洲圩逆耒水河而上近八里路,在古树茂密,风景如画的耒河边,便能看到的古朴沉静大宅。

整座大院浑然一体,每个房顶都是雕梁画栋,从上依稀可以看到宝瓶、镜子、时钟、人物等图案。

房檐下写着诸多情趣盎然的诗句。

栋上雕刻有龙凤蝙蝠、桃花、菊花、荷花、葵花等。

周家大院典型地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水”思想:大院三面环山,前景开阔。

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时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样式。

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状分布,规模庞大,由六个院落组成,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其布局井然有序,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

周家大院,位于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

建于清乾隆1787-1797年间,周家原有房屋17院,清同治年间因战乱烧毁了16院,现仅存此院。

该院占地3206平方米,建筑面积883平方米,建筑特点采用了南北兼有的建筑风格。

院落坐南向北,进深71米,每进三五相同,间口各异,均有大门相隔。

走廊极深,直向纵深延展。

敞开各进中门,一眼可望后楼,给人以幽静肃穆之感。

整个建筑,大房顶,高台阶,砖木结构,设计精巧,布局合理,疏密得当,结构严谨。

院内的砖、木、石雕,纹饰典雅、精美细腻、惟妙惟肖,是研究和鉴赏清代建筑的直观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观赏研究价值。

前有楼房3间,门台为青石铺地。

拾级而上,一对石狮相对雄视,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巨型屏风,两边精雕有盘龙篆体字的上马石,东西两侧的看墙上各有别具一格的砖刻浮雕。

这些砖雕不凭丹青,不借金玉,以巧匠们的智慧和双手在朴实无华的砖墙上镂刻出了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像,它的技艺和风采不失为现代装饰的借鉴。

穿过二门,两边廊房门格上雕刻内容丰富多彩,东雕有陕西著名的‘“长安八景”及“八蛮进宝’等画面,反映了房主人深究学问,逸情于自然及乾隆年间太平盛世周边民族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的情景。

西雕有著名的名胜古迹,“渔、樵、耕、读”及古代著名大诗人的传说典故等,反映了主人高雅的文化涵养。

穿过廊房,便是大厅,厅房镶嵌十二扇格子门,门上雕有“介子推剐肉奉君”、“岳母刺字”和“郭子仪大拜寿”等典故戏剧图案,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木雕艺术精湛,线条圆润流畅,栩栩如生。

大厅后是宽敞的退厅,这里过去是房主人待客奉茶的场所。

走过退厅,便是后楼,后楼建造在青石叠铺的高台阶上,楼中悬挂巨幅匾额,上书“怀古月轩”四个大字,站立在楼上眺望四方,使人心旷神怡。

孟店民宅古建群装饰富丽堂皇,气氛庄严肃穆,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工艺水平。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古建的保护,多次拨款维修彩绘,三原文物旅游局以此为依托,先后设计并布置了“房主人五十大寿祝寿场景”陈列、“主楼卧、书房”陈列、“厢房卧房”陈列等,征集民间马拉轿车、描金木柜等生产生活用具在此陈列布展,并于2006年将该民宅正式更名为“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使其发挥更大的参观、科研、教育价值。

第三站我们考察的是南岳山上寺庙很多,著名的有福严寺、南台寺、藏经殿、方广寺。

福严寺规模很大,称为“南山第一古刹”,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