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文/敖特尔爸爸
相信大家对蒙古族不会陌生,蒙古族都能歌善舞(我除外,呵呵),蒙古族
的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调和呼麦,另外就是马头琴。
99年我曾花用了3个
月的时间制作了50把马头琴,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完成,非常的累,关于马头琴的制作过程,我想大家都比较感兴趣,下面我把制作过程简单地向
大家介绍一下,以此了解一二:
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
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
为流传,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古民族文化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琴头上有雕刻精致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
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
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
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由琴杆、琴弓、音箱三部分构成,音箱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琴首多
为龙头上面雕马头,后来多为马头的形象。
最初的马头琴,音箱和琴杆用木材
制成,音箱正背面蒙羊皮或马皮。
琴弦用两束马尾、琴弓用树枝和马尾制成。
由于马头琴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深沉,泛音丰富,为演奏者提供了可以尽情
发挥演奏技巧的条件,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欢快曲调往往能使人振奋、
激动,如泣如诉的曲调令人感伤。
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
左侧。
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几十年来,马头琴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并吸取其它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之长处,逐步发展成现代的马头琴。
琴杆、音箱的侧、背板,采用传音共鸣性能优良的长白山色木或川滇枫木制作,面板用桐木或鱼鳞
白松,面板里粘音梁、立音柱、二索马尾琴弦改用强度更好的尼龙丝,并根据
地区的不同和传统,雕出风格不同的马头琴首,木弦轴改为机械铜轴,使音准
更为准确,琴弓借鉴提琴弓加以改进,用苏木或红木制作,演奏起来技巧表现
更加灵活,弦总和附件用乌木、红木等贵重木材,整把琴漂亮美观,富丽堂皇。
共鸣箱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型箱体,是马头琴音质好坏的关键所在。
现在
的马头琴的面板多由白松和泡桐制作,在耐侯性方面白松优于泡桐,在白松传
声速度(5000m/r)方面也优于泡桐的传声速度(4600m/r)。
面板最好是取自成林
的健康白松,取自树干的中间段。
年轮以2MM一根,均匀,顺直,没有缺陷为佳。
锯成材后,至少存放三年以上。
白松的花纹像鱼鳞状,所以又叫鱼鳞松,面板的锯切应做到绝对的径切,使面板的年轮与底平面完全垂直,这对马头琴的
正常发音有重要影响。
面板必须是用同一块径切的木料剖开后,像书本一样地
打开,再经过拼板而制成。
面版的对接粘贴难度最大,两厘米的厚度要对粘在
一起是很有难度的,而且粘出的面版还要有弧度。
这个环节是需要真功夫地!
背板和侧板用的是色木,厚度与面板相仿,把四面的板采粘好之后,要在
面板上用线锯镂空花纹状音孔,放至屋内背阴通风处,等待描画装饰图案。
马头琴的琴杆、背板、侧板一般选用稍硬一点的材料,现在多采用质地较
硬的色木来制作琴杆和琴头,马头琴的琴杆既细又长,长白山花色木(枫木)一
般生长时间为几百年(直径45CM以上,有的达到80CM)这种木材的特点就是硬
度极大,木材的纹理呈虎皮纹理,所以又叫虎皮纹色木。
用它做的马头琴音色
悠远浑厚,外观漂亮,音色纯正。
在制做马头琴的过程中最花体力的就是雕刻琴头和琴杆,这个环节根本用
不了机械,色木这种木材无论是顺着它的长势纹理去推刨子,还是逆着推,都
会崩,所以全部的雕刻过程全部手工制作,坚硬的木材,细致的雕工是对制琴师的真正考验。
最后雕刻完的琴头,色木漂亮的虎皮纹呈现出是像三维立体的图案,极其精美。
琴杆雕刻完毕,要把红木或乌木做的指板粘贴上,这个时候,这一工序告
一段落,把做好的琴头琴杆挂在房间阴凉处,待最后的喷漆组装。
全部制作工序完毕后就是给琴头喷漆,漆的种类为硬质透明漆,俗称钢漆,喷漆的目的一是美化,二是保护木质。
面板一般保留木质原色,只在四角画上
装饰图案。
一切完毕后,组装,校音,到此为止,一把马头琴制作完毕,根据
工艺复杂程度,木材的好坏,一把琴的售价在5000元至20000元不等。
大家记住,马头琴只有是蒙古族制作的才算是正宗的哦!
马头琴音域宽阔,音色干净、饱满、亮丽、悠扬、浑厚,具有极为丰富的
艺术表现力。
它可以独奏,也可以齐奏或伴奏。
它既可表现万马奔腾那宏大的
场面,也可以表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辽阔草原的意境,模仿马和一些其它
动物的呜叫、表现雄鹰翱翔蓝天的勇敢英姿,它更是人们歌唱美好生活难得的
乐器,可以说,凡是欣赏到演奏马头琴琴声的人不得不为那独特而优美的音色
而征服,并深深喜爱上蒙古族这一民族乐器。
据说,茫茫沙海的牧区草原,牧民不但放牧牛马羊,还放牧骆驼,刚出生
的骆羔,母驼突然病死后,要马上找一头刚刚死去驼羔的母驼认养它,不然,
孤独的驼羔便会饿死。
但母驼往往见不是亲生驼羔不予认养。
在这种情况下,
牧人便将驼羔领到母驼跟前,用马头琴拉上一曲催人泪下的"劝奶曲",母驼因
此感动而让驼羔吃奶。
所以,牧人说,马头琴不但是一件被人喜爱的乐器,还
是一个有"情感"的朋友。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
和齐·宝力高等。
大家也许没有机会亲自去草原,但可以用音乐去体验一下大
草原的辽阔,蒙古族的豪放,马头琴的悠扬,体会一下那首古诗"敕勒歌"所描
述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