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汇总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1、句式特点:……者,……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 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 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今者有小人之言
二、被动句
定义: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 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 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翻译是现代汉语的基本顺序。


饭。
【主】 【谓】 【宾】
帅气的 我 在饭堂里 吃

【定】 【主】 【状】 【谓】 【宾】
一般的:
●定语常常是adj,也可以是数量词,甚至是短语。
●状语表示的是时间地点方式原因方式等,修饰
v。
●状语常常是介宾结构短语。
倒装句之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①尝遗余核舟/一。 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 8、善哉,祁黄羊之论! 主谓倒装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要前置。
①忌 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 之有也。 ③古之人 余欺也。 ④背负青天,而 之夭阏者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余、吾、己、自、汝、尔、之
格式:主+否定词+宾(代词)+动
规律三:用 “是”或“之”为标 志的宾语前置。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何陋之有? ③唯利是图。 ④夫晋,何厌之有?
]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国少年,与国无疆!
②不仁哉!梁惠王也?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倒装句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状语 ,就是修饰动作的词或词组。表示时 间、地点、方式、原因等概念。
一般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1、“以+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2、“于+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3、“乎+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2、句式特点:……,……者也 ……,……也;……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是寡人之过也。 5、是亦走也。
3、句式特点:此……;是…… 译为“这(是)……”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不知木兰是女郎。
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注意!“于、以、乎”并非状语后置的绝对标记,有些例外的
情况要注意。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卫风·氓》) (其中的“于”表示“到”,句子的语序没有变化)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其中的“于”表示“被”,句子是被动句,不属于倒装句的讨 论范围了) 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其中的“以”表示修饰,相当于“而”字的用法了,句子的语 序没有变化.相当于“XX而X”中的“而”的用法,表示修饰,高兴而 来扫兴而归) 飘飘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这个“乎”就是形容词后缀了) 【讲解】:所以说,一个句子是否真的是状语后置,请一定结合 实际句子翻译内容来判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 读书轩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申之以孝悌之义。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注意下面句子: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乡党所笑。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文言文句型
• 一、判断句 • 二、被动句 • 三、省略句 • 四、倒装句 • 1、主谓倒装 • 2、宾语前置 • 3、定语后置 • 4、状语后置
一、判断句
定义: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
翻译要点:得分点在于一
定要翻译出判断词“是”、
“不是”或“是因为”来。
探究: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哪几 种类型?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介)
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④而彼且奚适也。 ⑤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⑥彼且恶乎待哉?
疑问代词有: 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曷(hé) 3、指处所:奚、恶(wū)、安、焉、
三、省略句
• 1、省略主语(常见)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2、省略谓语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省略宾语(常见)
– 竖子不足与谋。
• 4、省略介词“于”
– 臣战河南,将军战河北。
翻译要点: 高考翻译得分的前 提是语句通顺,所以要适当补充 出句子省略的成分。
四、倒装句
倒装句之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定语多是形容词,本来用于修饰名词,放在 名词前,文言中有时放在名词之后,这就叫 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式: 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规律四: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一言以蔽之。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君何以知燕王?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格式: 宾十介
倒装句之 主谓倒装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 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 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 疑问句居多。
①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
4、句式特点:
“乃”“即”“则”“皆”“为” “是”等表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5、用“非” 等表示否定副词表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 刘备,天下枭雄。 • 今臣亡国贱俘。
6、无标志表判断。
☆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