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_平章起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_平章起

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
可少的,进入到了意义的“解释”和“重构”的层面。

不到这一步,比较研究就不能算完成。

比较研究的这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种范式。

在时间上依次展开的这四个阶段,在空间中它们作为范式又是并列的,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往往交叉地或者综合地使用。

我国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大多数停留在“事实研究”、“关系研究”和“本质和规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翻译研究”基本未展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平章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任务,进一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我们回顾总结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在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过程。

我想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队伍要求,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
基础上突出包容性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现实境遇。

面对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实现相应的现代化转型。

但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初衷和归宿。

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区别于现代社会西方公民教育的本质所在。

同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尽管适应时代主题和党的工作任务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出发点,但这如果是以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代价,那么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实质上也仅仅是一个伪命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原则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

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性变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诉求,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努力扩大自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多样的基础之上。

但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多样和尊重差异就失去了立脚点,就丧失了根本。

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尽可能地团结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
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注重传统资源的
继承和国外经验的借鉴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同时还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实质上就是要求破除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与实践模式。

不必讳言,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仍然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

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平衡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功能,但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
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思想观念的同时,更加关注现代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真实需求;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精神交往。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平等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条件,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二者之间精神交往的价值导向,突出核心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性的提升。

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包括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个人,也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机构组织。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内容方法的时代性以及手段载体的多样性。

上述几个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当然,改革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继承传统资源的合理成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毫无疑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方法,其中许多做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譬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的实践途径以及疏通与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等等。

其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精华,实现传统思想教育资源的现代转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环节。

最后,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有效经验。

譬如美国通过公民资格的培育和锻造,以及品格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对社会的整合;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国家的建构诉诸公民教育,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队伍要求:坚守
本职任务的基础上加强不同领域
队伍之间的协同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都遵循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但是也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各系统、各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群体彼此之间的联系交流并不十分通畅,特别是理论研究队伍与实践工作队伍这两支力量的疏离,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缺乏现实针对性、社会实践缺乏理论导向性。

探寻有效的学科队伍整合机制,能够为各系统、各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和纽带,实现由“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所谓的协同创新,就是通过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不同部门的深度合作来促使共同目标的有效实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活动领域与工作队伍之间的协同创新,符合现代社会活动领域分化以及行业分工细化的客观趋势,有助于党中央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机构的上下联动,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方法的相互借鉴。

只有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垂直化管理运作方式的体制弊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力量的整体统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政治优势的现代价值。

(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
以学术研究提升学科尊严
刘建军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历史。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展现的是奇迹般的速度和成果。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崛起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短短30年的努力,一个学科就建立和发展起来,是不寻常的。

不论就学科平台之大、学科点分布之广、培养层次之齐全来说,还是就学术研究规模之大、进步之快以及成果之繁富而言,都是历史罕见的。

而且,更可贵的是,这个学科目前人气正旺,意气风发,令人振奋。

在30周年纪念的时候,我们当然要享受一下这种成就感,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受之无愧,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同时,也要冷静考虑未来的努力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将继续发展,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呢?我认为,不再是量的扩张,而是质的提升,使学科建设更加科学化。

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用学术研究的实绩来提升我们学科的尊严和声望。

从量的方面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超过了许多相对成熟的老学科。

尽管对我们这么大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