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实验报告册学期:课程: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1)实验二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 (3)实验三标准ACL (5)实验四扩展ACL (8)实验五常规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配置 (11)实验六汇总、负载分担及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14)实验七 RIPV2的配置 (17)实验八点到点链路OSPF配置 (20)实验九广播网络OSPF配置 (23)实验十交换机基本配置 (25)实验十一 VLAN配置 (27)实验十二 VLAN主干道配置 (29)实验十三 VLAN间路由配置 (31)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认识路由器的软件和硬件组成;2.掌握对路由器进行初始配置的步骤和方法;3.掌握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三、实验任务练习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一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环境六、实验步骤1.按照图1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模拟路由器的控制台。
4.练习常用的路由器配置命令。
5.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试比较一下在模拟器上的命令与真实路由器上的命令的异同。
七、思考题1.PC机与路由器相连时所使用的双绞线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2.路由器由哪些软件和硬件组成?3.本实验用到了哪些配置模式?实验二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TFTP服务器对路由器的IOS映像文件管理的方法;2.掌握利用TFTP服务器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管理的方法。
三、实验任务利用Telnet程序对路由器的IOS映像文件和配置文件进行管理。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一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2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模拟路由器的控制台。
4.按照图2所示配置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5.在PC机上安装TFTP服务器软件并启动该软件。
6.练习备份路由器IOS的操作命令。
7.练习备份路由器配置文件的命令。
8.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试比较一下在模拟器上的命令与真实路由器上的命令的异同。
五、思考题1.写出备份路由器IOS的操作命令清单。
2.写出备份路由器配置文件的操作命令清单。
实验三标准ACL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掌握标准ACL的配置方法;2.掌握标准命名ACL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1.配置标准ACL使得某子网中只有指定工作站可以访问其他子网;2.配置标准命名ACL使得某子网中只有指定工作站可以访问其他子网。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两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3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4.按照图3所示配置路由器和各工作站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配置路由器A的串行接口serial0/0接口时钟频率为64000。
5.使用ping命令测试PC终端和路由器A之间、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的连通性。
6.配置路由器上的标准ACL,使得子网192.168.0.0/24中只有192.168.0.1可以访问子网192.168.1.0/24,禁止其他通信量。
7.测试、检查配置好的ACL。
8.改用标准命名ACL实现本实验要求。
9.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
五、思考题1.写出标准ACL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写出配置标准ACL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3.写出标准ACL的的访问表号范围。
实验四扩展ACL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掌握扩展ACL的配置方法;2.掌握扩展命名ACL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1.配置扩展ACL对跨网段的ICMP协议数据进行限制;2.配置扩展ACL对流入、流出路由器的不同类型服务数据加以限制。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两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4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4.按照图4所示配置路由器和各工作站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配置路由器A的串行接口serial0/0接口时钟频率为64000。
5.使用ping命令测试PC终端和路由器A之间、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的连通性。
6.在路由器B的全局配置模式下添加默认路由命令:ip route 0.0.0.00.0.0.0 192.168.1.1。
7.在PC终端上测试以HTTP方式、Telnet方式访问路由器B。
8.配置扩展ACL 使得PC终端无法ping通路由器B,允许其他通信量。
9.测试、检查配置好的ACL。
10.配置扩展ACL 使得PC终端无法访问路由器B上运行的WWW服务,允许其他通信量。
11.测试、检查配置好的ACL。
12.改用扩展命名ACL实现本实验要求。
13.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
五、思考题1.写出扩展ACL的不同于标准ACL的特点。
2.写出配置扩展ACL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3.写出扩展ACL的的访问表号范围。
实验五常规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配置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2.掌握缺省路由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1.配置两台路由器上的静态路由实现网络的互通;2.配置两台路由器上的缺省路由实现网络的互通。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两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5所示。
图5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5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4.按照图5所示配置路由器和各工作站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配置路由器A的串行接口serial0/0接口时钟频率为64000。
5.使用ping命令测试PC终端和路由器A之间、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的连通性。
6.配置路由器A和路由器B上的静态路由。
7.测试各结点之间的连通性。
8.配置路由器B上的缺省路由,使其指向路由器A(注意删除路由器B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9.检查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路由表。
10.检查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运行配置文件内容。
11.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
五、思考题1.静态路由有哪些特点?2.写出配置静态路由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3. 写出配置缺省路由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实验六汇总、负载分担及浮动静态路由配置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掌握汇总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2.掌握负载分担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3.掌握浮动静态路由配置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1.配置两台路由器上的汇总静态路由、负载分担静态路由、浮动静态路由;2.验证两台路由器上的汇总静态路由、负载分担静态路由、浮动静态路由。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两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6所示。
图6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6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4.按照图6所示配置路由器和各工作站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配置路由器A的串行接口serial0/0接口时钟频率为64000。
5.使用ping命令测试PC终端和路由器A之间、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的连通性。
6.配置路由器A和路由器B上的负载分担静态路由(注意汇总路由的使用)。
7.检查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路由表。
8.测试负载分担的效果。
9.配置路由器A和路由器B上的浮动静态路由(注意汇总路由的使用)。
10.检查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路由表。
11.测试浮动静态路由配置的效果。
12.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
五、思考题1.配置汇总静态路由的前提是什么?2.写出配置负载分担静态路由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3. 写出配置浮动静态路由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实验七 RIPv2的配置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掌握RIPv2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三、实验任务1.配置RIPv2路由协议;2.对RIPv2进行版本控制;3.观察RIPv2负载分担效果;4.配置RIPv2手工汇总;5.配置RIPv2明文认证;6.配置RIPv2密文认证。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两台。
五、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7所示。
图7 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按照图7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4.按照图7所示配置路由器和各工作站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配置路由器A的串行接口serial0/0接口时钟频率为64000。
5.使用ping命令测试PC终端和路由器A之间、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的连通性。
6.配置路由器A和路由器B上RIP协议。
7.检查路由器A和路由器B的路由表。
8.测试各节点之间的连通性。
9.在路由器B上打开对RIP的诊断,使用shutdown和no shutdown命令关闭、开启串行接口serial 1/0。
观察RIP诊断的输出。
10.观察RIP负载分担的效果。
11.对路由器A和B上的RIP协议进行版本控制,观察配置效果。
12.配置路由器B上的手工汇总,观察配置效果。
13.配置路由器A和B之间的RIPv2明文认证,观察配置效果。
14.配置路由器A和B之间的RIPv2密文认证,观察配置效果。
五、思考题1.RIP动态路由协议有哪些特点?2. RIPv1和RIPv2有何异同?。
3. 写出本实验中的步骤及相关命令。
实验八点到点链路OSPF配置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掌握点到点链路OSPF的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