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古诗教学

谈古诗教学

谈古诗教学什邡市蓥华中心小学王川琴小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有的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的表现某种生活哲理,有的表现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有的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都是声情俱佳的动人图画。

叶圣陶先生说过,古诗的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并通过反复诵读,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指导学生怀着快乐激动的心情,进入诗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但是,古诗的教学,要根据古诗的特点进行。

古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很不相同的,古诗中的语言和我们现代的口语也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这是学生理解古诗的障碍;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步骤:一、理解文字由于古诗的文字、词汇、句式和现代口语有很大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解释,帮助他们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对于那些比较生僻的文字、词汇,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解释,对于那些看来好象很平常的文字、词汇,也要注意它们在古诗中和现代口语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不要望文生义,牵强附会,随意发挥。

教师要教给并鼓励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去学、去想、去说,为要急于给学生现成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每教一诗,可以先让学生从课本的注释中和利用工具书了解部份字词的意思,再让学生靠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字词的意思。

这时学生说出的也许是不够准确的,教师就应加以补充,使之完整准确,特别是对含义深刻有特定意义或古今异义的词,教师应做些解说,这是教学古诗的基础。

例如,《暮江吟》一诗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学生会人为就是“可怜”的意思。

教师对此应加以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是“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说九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二、理解内容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进行思维与想象,在头脑形成鲜明的图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古诗的内容。

例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教学,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两幅完整的图画:“稚子垂钓图”和“稚子招手图。

”如果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图画,不能把稚子、垂钓、遥招手联系起来,说明学生没有完整地理解这首诗。

那么,教师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想象。

想象稚子的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紧闭小嘴,小脸绷得紧紧的,手儿向着对面的问路人摇着;想象他的内心活动,他不住地想鱼儿快上钩吧。

到这时,在学生脑海里一个小儿垂钓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偏偏自己也身临其境,产生了“屏住呼吸,别惊动了鱼了,赶快钓它上钩”的感觉。

三、体会思想感情在疏通文字,理解内容,形成图画的过程中,学生已得到了初步感情体验,但是,要使学生体验得深刻的话,教师可以用“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认识文字和图画中提示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意义。

以《赠汪伦》为例,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中,“不及”这个词语道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教师可以用桃花潭水的深,来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分析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从而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李白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表情朗读古诗大都选自古代名诗名篇,音乐性强,讲究韵律和平仄,吟诵起来赏心悦耳,琅琅上口,易为小学生接受,喜爱。

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使学生按照朗读古诗的方法,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做到“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吮其味”。

在理解、分析词句时要读,学完以后还要熟读背诵,读时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还要适当拖长些,才显得有韵味。

例如《小儿垂钓》这首诗,教师可教学生这样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总之,教师教学古诗时,要从疏通文字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的吟诵,才能把古诗教得既扎实,又灵活。

一)《清明溢春韵苍穹缀繁星》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烟景催槐叶;风期数楝花。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昨天(或今天,明天,再不行就说清明节就要到了!!)是清明节,我想很多同学都回家祭祖扫墓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

旧上海的公园门口曾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外国轮船在黄浦江上肆意闯荡,撞翻中国民船,淹死中国人也不管。

那时洋人在中国土地上为所欲为,国人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

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

从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女侠秋瑾,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邹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

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们虽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

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

是的,目前中国还穷,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来开拓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美国曾经也很穷,美国牛仔当年开发西部时也绝没有可口可乐,但他们的后代没有抱怨、观望,更没有逃避和背叛。

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富强起来了。

清贫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硬气,继承先烈遗志,实现先烈遗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谁不想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呢?谁不想在走出国门时可以骄傲地称自己是中国人呢?祖国是民族的根,爱国是民族的魂。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把爱国作为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

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工作的人,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当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入世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

作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

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

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最好衡量。

为祖国培养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旷世之才难道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吗?“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老师们,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question/22956084.html————(三)老师、同学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

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

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

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

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

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四)清明节将至,在这更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

从戊戌六君子的甘酒热血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之举,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再到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 这是一段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路啊!这条路,有多少人为之奉献青春!我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与顽敌抗争。

枪林弹雨中,他们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去拼搏,去奋斗。

无数先烈倒下了,又有更多的红旗举起来,继续奋力前行。

红旗不倒,它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信念,烈士长存,在大地上屹立起一座座的永恒的丰碑。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啊!从未经历过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艰苦岁月;从未经受过亲人离散的战乱之苦;也不曾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四处奔波。

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洒满了和煦的阳光,拥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与优越的学习环境。

园林般的校园,宽敞而明亮的教室,还有那循循善诱,无私奉献的老师……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送去我们的无限哀思。

让我们焕发昂扬的斗志,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美好而刻苦努力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春回大地、春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很自然地会思念、怀想故去的亲人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