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国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
所代替,表现在体育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
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
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1.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师观念的现代化
1.1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条件下,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长跑时只是简单地跑,学生就不会主动去练习,但加些人文感情如”迎奥运火炬传递”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1.2要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教师应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运动,在心理上获得满足,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初中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及经验,并且自认为有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在学习的兴趣上有较高的积极性因而学得更好。
2.优化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学活动的助力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只有在认可教师,对教师有好感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良性的心理迁移,对其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积极高涨,学习效率高。
相反,如果学生对教师有看法,不信任教师,就会造成师生关系有隔阂,沟通不顺畅,甚至有抵抗行为。
学生对其所教的学科自然不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也不会显著。
这足以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师生感情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进行说教。
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让学生感到了自尊和平等,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探讨,互爱互敬,达成一致的思想目标,教学活动配合默契,实现了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
3.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更新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从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研究符合学校教学实际条件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有针对性、实效性,紧密联系各学校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学
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体育教师也应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转变,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都能得全面协调发展。
4.要在体育教学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其次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5.不断更新课堂内容,保证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主要有铅球、篮球、排球、足球、短跑、长跑、跳高、跳远、跳绳、羽毛球等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兼具健身性和娱乐性的体育项目相继出现,如,跆拳道、瑜伽、钢管舞等,并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体育的运动
功能上,而是更加注重体育课的娱乐性和实用性。
例如,很多女同学对瑜伽教学就很有兴趣,希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瑜伽的元素。
所以,为了增加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将这些新型的体育项目融入课堂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6.给学生搭建发挥的舞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来制订活动的方案和内容。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愿和大家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出每一个组的组长,然后,教师制订好活动目的和活动时间,让每一个小组根据活动目的制订出活动方案,在下次体育课堂上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全班同学叙述出本组制订的活动方案,再以大家投票的形式决定哪个小组的方案最好。
随后,再由教师对中标的方案进行一定的优化,再由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