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2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

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
从出生开始,宝宝最常接触的人就肯定就是妈妈了。

其实宝宝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已经开始了哦,妈妈正是担当了宝宝第一个好朋友的角色。

宝宝年纪小不能说话,但是他却能够通过依依呀呀的发音、笑容、哭闹来和身边的人互动。

爸爸妈妈给宝宝最温柔的抚摸、亲吻,宝宝都能够及时地给予回应:高兴地笑、手舞足蹈。

宝宝时刻感受着妈妈的温柔和爱,有了这一份安全感,宝宝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外部世界,建立更多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妈妈这个“好朋友”角色是非常重要呢,妈妈给予宝宝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是宝宝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力量来源哦!
尊重孩子间从小建立的友谊
亲密的友谊关系对于大人和小孩来说都是异常珍贵的。

有人发现,当一个孩子有朋友时,玩的时间会比没有朋友的孩子多出 6 倍,他更容易与人分享,同别人交流的时间更长。

但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带那些成绩不好、太好动的小伙伴到家里玩,家长担心孩子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虽然说朋友圈子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家长对于孩子的交友也不应多设圈子,尊重孩子间从小建立的友谊,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家长不妨把孩子放到群体中去,鼓励多交朋友,让孩子常串门、自己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要封闭在家中。

家长可以多组织孩子参加偏“动”的游戏,如荡秋千或骑车等,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小伙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间的积极互动要比在那些安静的动手游戏,如搭积木中的互动高出2 倍。

帮助孩子建立友情,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合作能力哦!
保护自己是基本的态度
小朋友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冲突,这时候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去保护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自己处理,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值得提醒的是,家长要注意控制孩子的偏激行为,以免双方孩子发生危险。

如果自己小孩是比较弱势的一方,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反抗,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及时闪躲、表达愤怒,告诉对方“不许打我”,或者立刻报告老师,请求老师帮忙等等。

在冲突中学会保护自己,也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方式,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多一些这方面的教育哦!
游戏是一种有用的准备
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够给孩子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

在这些游戏中,玩具可以给孩子另一个视角,让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进而体会他人的感受。

如果你家的宝宝比较害羞,家长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角色,让孩子提前演练。

例如,可以让孩子提前练习一下接待客人所需要的恰当的话语或行动。

家长针对孩子弱点,提前和孩子一起构思脚本,让孩子提前进行练习。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孩子面对陌生场景的焦虑感和不自信。

分享要靠后天学习
宝宝1 岁半以后,“自我中心”思维会逐渐向“社会化”思维转化,分享是其他友谊技巧的基础,学会分享是孩子需掌握的一项重要技巧。

建议妈妈在宝宝比较小的时候,可以通过与孩子共享某些物品来强化孩子的分享意识,比如和孩子分享一盘切好的水果、戴戴妈妈的太阳镜等。

等宝宝习惯与妈妈玩“分享”游戏之后,就可以邀请一些与宝宝相熟的小朋友,请大家各自带上玩具一起玩。

妈妈提议他们互相交换玩具,让宝宝了解到“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自己也就能玩到别人的玩具”。

在集体游戏时,妈妈要保证孩子们的玩具在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各自手中。

有了愉快而安全的分享经验之后,宝宝慢慢也就能够接受分享
引导孩子购物
3 至7 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

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

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

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
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学会欣赏自己多孩子往往因自身的一些缺点对自己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自己评价过低。

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畏惧、焦虑,甚至有点不合群。

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渐感受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

也许孩子的优点不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不多,但家长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赞赏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使孩子有满满的安全感,孩子自然就会学会欣赏自己,自尊自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