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灸治疗脂肪肝

艾灸治疗脂肪肝

治未病—艾灸疗法巧用艾灸对抗虚寒症艾灸药辛温,归肝、脾、肾经,内服可治疗宫寒,痛经;外用能灸治百病。

艾灸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非凡的疗效。

用艾灸经常灸命门,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中脘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

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

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

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

艾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关元,关乎元气的穴位,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

元气聚集的地方。

从经络上说,关元是肾经与任脉交接的枢纽。

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从这里传递给生殖系统。

因此“灸关元可温补下元之虚损”。

中极,是脾经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曲骨,是肝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从经络图上看,肚脐下一溜,都是重要脏腑与任脉的交会枢纽。

关元,中极、曲骨,分别联系着肾,脾、肝与任脉,这几条都是关系到生殖系统的重要经络。

男性的睾丸、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卵巢,输卵管,都靠这些经络的气血供养。

若是这些交通枢纽的地方被寒气冻住,生殖系统不是缺少先天之精,就是缺乏后天之血,于是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等问题就找上门来了。

有以上问题的寒性体质的人经常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经养血,去病强身。

中脘和足三里,都是条理脾胃的要穴。

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

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重备至。

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按,三里常不干”说法。

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种灸的特别方法,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庖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使后天生化有源。

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按摩或针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用艾灸不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

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

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艾灸疗法治阳痿最有效的方法推荐一种艾灸疗法:先点燃一支檀香,把艾绒搓成像筷子大小,约三厘米长,在檀香上引燃,置于需要灸的穴位上(火头离皮肤约四毫米,这样就不会炀伤皮肤),当感到灼热难当后移开。

此法操作简单方便,不操作皮肤,无感染危险。

所需要灸的穴位如下:(一)命门火衰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

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关元肾俞太溪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二)湿热下注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基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处方: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热敏灸治疗痛经盆腔炎热敏灸治疗痛经盆腔炎的方法:在次髎、中极、子宫、三阴交等穴区,采用热敏灸Ⅱ号艾条,将其点燃,距离皮肤5厘米左右,当探及穴位热敏化反应时,即在其上进行悬灸,每穴艾灸时间以上述热敏化现象消失为度。

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5天。

热敏灸治疗女性黄褐斑热敏灸治疗女性黄褐斑的方法:在阳白、颧髎、曲池、血海、太冲、膈俞等穴区,采用热敏灸Ⅲ号艾条,将其点燃,距离皮肤5厘米左右,当探及穴位热敏化反应时,即在其上进行悬灸,每穴艾灸时间以上述热敏化现象消失为度。

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5天。

让艾灸帮肝脏“减肥”灸法可以改善肝脏脂肪的浸润程度,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轻、中度脂肪肝患者。

艾条悬灸法主穴:肝俞(右,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章门(右,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中脘(脐上4寸)。

备用穴:三阴交(在足内踝上3寸)、关元(脐中下3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主穴均取,可酌加备用穴1~2个,肝俞、章门先用回旋灸法,至热感明显时改用温和灸,艾条燃着端距皮肤2~3寸。

每穴灸10分钟左右,余穴用温和灸,每穴3~5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

最初隔日1次,10次后改为每周2次,一般坚持3个月即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艾灸疗法帮你消除黑眼圈1、水分:定位:脐上1寸。

主治:可以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用于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和小便不利。

2、脾腧: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

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3、三阴交: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4、肾腧: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

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

操作: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灸疗最常用的强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灸疗最常用的强身、保健和穴位施灸法:1.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这是成年人的保健名穴,一般认为青少年不宜灸,须年过三十方可选用。

灸足三里能预防疾病,强筋壮骨。

具体方法是:经常用艾炷或艾条灸两侧小腿的足三里,每次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

也可在每年的伏天施灸,因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阳气易于调动,所以伏天施灸具有“阳逢阳长”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阳气偏衰的人更为适宜。

2.气海、关元:气海位于脐下1.5寸,关元位于脐下3寸。

二穴对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人体免疫机能有重要的调整作用。

关元穴内系元阳,为女子维系胞宫,男子储藏精气之所。

因此,常灸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灸气海、关元二穴的方法是,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艾条灸30分钟左右。

3.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具体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如施灸过重,出现小水泡,可任其自愈;如水泡过大,可用经消毒的细针刺破,放掉水液,待其愈合。

此外,过饱、过饥、酒后不宜立即施灸;外感或阴虚发热,而脉象数疾者,须在症状解除后,才能施灸。

总之,用灸法防治疾病,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实践证明,灸法用于长寿保健是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实为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良方。

艾灸丰胸的配方和穴位定位功效1、关元;定位:脐下3寸。

腹中线上。

主治: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肝腧: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经验取穴:在隔腧穴直下的两个棘突距离既是。

主治:皮肤色素沉积及血液循环障碍,对肋痛,黄疸、目赤,背痛、目眩等。

3、鹰窗:定位:前胸第三肋间,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痛等。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走进艾灸,远离暗疮艾灸治疗痤疮取穴:1、曲池。

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弘骨外上裸连线中点。

主治: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可治疗喉咙肿痛,齿痛,目赤痛,瘾疹,热病等症。

2、合谷。

定位:虎口直上1寸;主治:头痛、齿痛、耳聋、热病等。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妙用艾灸抗衰老抗衰老取穴:肺腧。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皮肤细腻,咳嗽气喘,潮热,鼻塞盗汗,皮肤病。

(增强表皮细胞的代谢能力)抗衰老取穴:脾腧。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主治:可憎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陈新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

同时对腹痛,呕吐,泄泻,水肿,便血,水肿、气虚乏力等有显著疗效。

抗衰老取穴:肾腧。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

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

抗衰老取穴:三阴交。

定位:内裸高点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经验取穴:沿内裸上横三指,胫骨内侧缘既是。

主治:调整肌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

另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失眠,遗精、阳痿有效。

抗衰老取穴:曲池。

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弘骨外上裸连线中点。

主治: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可治疗喉咙肿痛,齿痛,目赤痛,瘾疹,热病等症。

抗衰老取穴:合谷。

定位:虎口直上1寸;主治:头痛、齿痛、耳聋、热病等。

操作方法: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以上穴位,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巧用艾灸除眼袋,远离黑眼圈眼袋取穴:脾腧。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可憎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陈新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

同时对腹痛,呕吐,泄泻,水肿,便血,水肿、气虚乏力等有显著疗效。

眼袋取穴: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份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等。

眼袋取穴:三阴交。

定位:内裸高点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整肌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

另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失眠,遗精、阳痿有效。

使用方法和疗程: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艾灸时间以15-30分钟/次为最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