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

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热中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有人以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要让人人都成为创业者,有人以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高校开设几门相关课程。

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入了解、理性认识的表现。

从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趋势。

在国外,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个既相互联系但又有明确区分的概念。

我国则将创新看作创业的基础和核心,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迅速,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那么,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使人人都成为创业者吗?当然不是。

创业教育专家布罗克豪斯认为:“教一个人成为创业者,就如同教一个人成为艺术家一样。

我们不能使他成为
另一个梵高,但是我们却可以教给他色彩、构图等成为艺术家必备的技能。

同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一个布朗森,但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需的技能、创造力等却能通过创业教育而得到提升。

”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是使每个学生都去创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国外有研究表明,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资收入。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那么,它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贯穿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而不能指望在高等教育阶段毕其功于一役。

从国际看,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创业教育,重视从孩提时代就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商业和经济意识等。

可见,我国不仅应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应实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还应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来实施,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但是,仅有课程是不够的。

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还应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
教育课程既应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学科课程,也应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活动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应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支持。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向在校学生开放,鼓励教师与产业界技术人才双向流动,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大学生自主创业。

延伸阅读:
把创新创业精神溶入学生血液
大四学子李奇阳最近有些“小纠结”,面对多家用人单位发出的热情邀请,他有些犹豫。

这位“专利达人”目前已经拥有包括《汽车无线智能酒后驾驶监测装置》在内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两项正在申报中。

李奇阳是里仁学院2012级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名学生,这位在初中时就拿过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的学生,在里仁学院找到了创新发展的沃土。

他告
诉记者,在刚入校时,自己就被招新到了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并报名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电子精英班。

他经常出没里仁讲坛和学生创新论前者以燕山大学教授为主讲人,讲解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后者有专长科技创新的学长讲解小发明小创造的“前世今生”。

”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这种经验分享增加了很多人的创新兴趣。

”李奇阳告诉记者。

“科协是院团委推出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工作阵地。

”院团委书记张杨介绍,科协是学院最早成立的学生组织之一,在架构上和学生会并行,目前有成员300多人。

院团委争取到了学院领导的支持,为科协专门配备了实验室、实验设备和专项经费,并依托该组织从2010年开始举办科技创新风采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

电子精英班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第二课堂,从2013年开始,相关系各年级设两个教学班,分层次培养。

最初设计是每期300人规模,但学生报名踊跃,目前已经发展到每期近500人参与培训学习。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培养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学院将图文中心二楼咖啡屋免费提供给学生创业团队整体经营,同时给予启动资金支持,打造了“里仁味道”休闲吧实体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

经过近5年的发展,该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团委指导,学生自主经营,最大化丰富学生创业体验,
大力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以创业促就业”的先期工作目标。

截至目前共培养学生创业团队10支100余人,提供勤工助学岗位6个,帮扶贫困学生6000余人次。

张杨告诉记者,学院团委在搭建培训和训练基础平台的同时,积极和教学质量与评估部联系,与各系团总支联动,推出“以赛带创、以创促赛”的大比武平台,以每年30万元的创新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符合专业特点的“一系一赛”活动,力促各系至少扶持出一个国家级竞赛品牌化成果。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自2001年建校以来,积极探索课内外一体化育人思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一大批创新成果在系、院、省和国家级多层次的科技竞赛中脱颖而出。

近5年,学生在校外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5项、省部级奖项148项、发表论文47篇、获批专利38项。

2015年11月10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揭牌,包括2013级广电1班关达同学“领军”的旮旯影像工作室在内的10支创业团队,一同入驻总面积达1160平方米的基地。

这是学院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和规范准入条件,提供资金、培训、服务帮扶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场所。

燕山大学副校长、里仁学院院长赵永生告诉记者,作为三本院校,里仁学院始终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2015年该学院录取的新生,有85%超过了二本分数线,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也在20%以上,这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该学院的成长。

2013年,学院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项目式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

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学院颁布相关办法规定,鼓励学生发挥特长,使课内与课外、专业内与专业外、学期与假期的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学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创业者。

“创新是创业的原动力,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我们要让学生在校内就经过至少一次的创新创业的实训,把创新创业的精神溶入到每一位学生的血液里,通过创新和实训,力争在大学生中就能产生出几位百万元级别的创业者。

”赵永生说。

如今,读大四的李奇阳的科协副主席、技术部部长等职务,按照“规则”已经交由电气专业的学弟朱益接任。

他说,前几日,已经就业的自己的前任还专程回了趟学院,就创新创业问题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历年历任都是如此,这也是溶在里仁学子骨子里的传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