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二课茎里的“运输网”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能力培养1.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2.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2.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变色花及其制作视频、不同形态的茎的图片、有断枝的图片、有关记录树干枝条的观察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问题波波发现了什么?彬彬认为茎里流出来的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家觉得有道理吗?二、活动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或课本图)。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
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
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
媒体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视频。
归纳茎能运输水分。
引申你会做一枝两色花吗?回家试做一朵两色花。
三、活动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导入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
讨论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观察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
归纳茎还有支持作用。
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引申莲藕的茎是哪个部分?长在地下的茎有什么作用呢?四、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第三课叶里的“加工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能力培养1.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叶的作用,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初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二、活动:观察叶片的排列情况导入出示课前拍摄的叶片排列照片。
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交流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
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
三、拓展:绿叶的作用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视频。
讨论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阳光有什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交流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思考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第四课花里“育婴房”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花的结构。
2.探究花的作用。
3.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能力培养1.通过观察植物的花,继续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尝试对观察和实验现象作出分析与解释。
3.通过观察更多植物的花,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动手探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心与耐心。
3.欣赏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重点难点通过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视频、桃花模型、“花的构造”视频、鲜花、镊子、“花的档案”样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二三四。
说说花的名称。
问题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二、活动一:解剖花导入要更完整地认识植物的花,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去观察花的内部。
怎样解剖一朵花呢?演示出示一朵桃花模型。
介绍解剖桃花的方法,提示要点,出示记录表格。
在解剖前,教师应示范怎样使用镊子,怎样解剖白菜花(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实验按要求解剖白菜花和其他2~3种花,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
交流对花的解剖结果进行归纳,了解花的结构。
媒体播放“花的结构”的视频。
思考认识什么是完全花,什么是不完全花。
找出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区别。
拓展分辨常见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
三、活动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导入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
问题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交流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媒体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
实验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媒体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
归纳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
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四、拓展:给花建档案导入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
问题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为什么?交流“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制作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
展示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生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果实的结构。
2.探究果实的作用。
能力培养1.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
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2.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重点难点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找果实”计划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问题植物的果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活动一:观察结果的过程导入出示一些植物由开花到结果的图片(图片已排好序)。
问题能说说这些植物的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吗?猜测猜测雌蕊、子房的作用。
交流说出植物的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
归纳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三、活动二:果实里藏着什么?导入出示桃、姜、萝卜的实物。
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吗?外形相似吗?内部构造一样吗?指导介绍解剖桃的方法(横切、纵切)。
在演示解剖方法时,要强调用刀安全。
实验学生按要求解剖桃、姜、萝卜,并观察内部构造。
交流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桃、姜、萝卜哪个是植物的果实,哪个不是?说说你的依据。
归纳果实是由种皮和种子构成的。
资料有关香蕉和无籽西瓜的资料。
思考荸荠、萝卜、甘薯是植物的果实吗?四、活动三:寻找植物的果实导入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活动到社区或郊外寻找植物的果实。
指导当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多时,本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
如果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少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
计划分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寻找果实”计划。
提示学生计划应包括准备什么(如观察记录表、笔、工具);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纪律要求)。
活动前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品尝果实,以免中毒。
调查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要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交流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第六课酸奶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细菌的形态。
2.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
3.认识细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能力培养1.通过对细菌形态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描述。
2.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2.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重点难点根据现象推理判断,设计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理解酸奶的秘密是细菌(乳酸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