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8 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3节实验探究题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实(1)表中X 的值应为 _______ ;实验中,比较H2O2 分解速率大小可通过观察________ 。
(2)实验 2 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
2.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 水。
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___ 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 _______(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书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乙)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 A 是底面积为50 厘米2、高20 厘米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 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操作过程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 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厘米处。
③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④通电加热红磷,充分反应后,待冷却到原来的状态,调整 B 的高度使容器 A 、B 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 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写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 A 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 (填整数)。
(3)操作④中,调整 B 的高度使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一、空气与氧气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1实验2MnO 2 的质量/克0.5X2%的H2O2 溶液体积/毫升2020温度/℃20804. 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多少。
实验中发现测量值明显高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值。
据此,他们展开了讨论。
1)仪器 A 的名称为 ________ 。
2)小科认为要重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写出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_________ 。
3)小妍认为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引起。
以下是他记录的部分实验步骤,会引起测量值偏大的有。
A. 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B. 试管未冷却至室温后就进行读数C. 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4)改进实验后重新测量仍然出现以上结果。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查阅资料后确定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分解引起。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溶液呈深绿色。
他们对试管内的物质充分加热,再将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发现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锰,滤液呈无色。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两位同学提出两种观点:小科:不溶物中有二氧化锰,说明超出部分的氧气全部由锰酸钾分解的。
小妍:滤液呈无色,说明超出部分的氧气全部由锰酸钾分解的。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请任选一种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1)瓶口下倾的原因是: _______ 。
(2)运用此装置可以来制取CO2 ,则应该添加的药品是_________ 。
(3)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______ (填序号)①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②先添加药品,再检验装置气密性③边添加药品边检查装置气密性(4)反应完全后,装置里剩下的药品是________(5)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MnO 2 ,则可将试管内剩余物经溶解、__________ 、洗涤、干燥等加以回收。
6.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 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査气密性.②在量筒内加入100 毫升的水.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 毫升.(1)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误差,其原因是: _______(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4)通过比较发现,小明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差距,你认为引起本实验的误差还有什么?(写出一种因素即可.)7. 如图是小珂和小琦各自设计的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
小珂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溶解氧且不与氧气反应),请回答问题:1)小珂同学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填装置编号)_________ 。
2)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的流向,用装置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①→ ____ 3)小琦同学设计了图 C 的装置,并用仪器乙收集氧气。
仪器甲叫 _________ ,收集氧气的方法为8.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I)(选用容积为35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 、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检查图Ⅱ装置气密性方法:________ 。
2)若用图I 装置实验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3)图Ⅱ实验中(铁架台略去)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
②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④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_______ mL 度处才停止。
9.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氧气.请你参与探究:(1)计算31.6g 高锰酸钾(KMnO 4)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当完成实验时有同学发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所生成的固体产物的质量<31.6g,因此,他认为该反应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帮他指正错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若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 1.4 ×10﹣3g/mL ,则理论上产生氧气体积是 _________ m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际操作过程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大于理论值.请分析:实际收集的气体体积偏大的原因是 ________ (填标号).A .装置的气密性不良B.加热时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较大C.部分氧气溶于水(4)小庆同学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31.6g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请分析:小庆的方法是_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____二、氧化与燃烧10.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简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_____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 _______ 。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11.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_______ 。
(2)【交流讨论】①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 。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 。
12. 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 A 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_______2) B 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________ 。
13. 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查阅资料发现: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 ,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 1毫升时,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 2 ,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 2毫升。
(1)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 。
(用V 1、V2来表示)(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14. 某同学打算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3)。
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回答问题:(1)用图 A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