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孙中山公开声言在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将是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准备工作实际上由孙中山主持进行的。

12月25日孙中山到上海,26日在上海宝昌路公寓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建国问题。

27日就提出改用阳历记元,这是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

29日由17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

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和建立的新政府。

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

文中明确肯定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一项“丰功伟绩”。

1961年10月9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董必武讲话,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1981年10月9日,首都一万多人隆重集会,胡耀邦在纪念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曾考虑过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民国”以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继续,虽然这个考虑未能实现,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尊重。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

(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

……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

”主张开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运动,并提倡在解放思想中要“集合中外精华,防止一切流弊。

”事实上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有一定功绩的。

1961年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

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辛亥革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胜利。

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称赞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三)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回顾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看作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并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他说:“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80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

这一讲话给予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以更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但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政党,没有革命的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四)辛亥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早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孙先生的伟大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

”“孙先生的在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实为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一定要注意三项:“第一,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第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而奋斗;第三,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

我以为这三项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

”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纪念双十节的决定,号召“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和纪念”,延安等地还召开过万人庆祝大会。

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一文中把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称为“伟大的革命家、杰出者。

”建国以后,纪念孙中山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之一。

每到纪念日总要举行纪念仪式,特别是在逢十的纪念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时,特定在广场的南端悬挂孙中山先生的遗像,而且每年国庆节时都要悬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同时又可看出我党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反映中共领导人对历史的尊重。

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北京的纪念大会。

1961年我国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

1981年,时值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恢复了被停止多年的、党领导下的、全国范围的第二次大规模纪念活动。

10月9日,首都各界及国内外宾朋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等出席集会。

邓小平亲自为广州中山图书馆题馆名,为北京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题字: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1985年,81岁高龄的邓小平还亲自登上南京中山陵,缅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2001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纪念辛亥革命,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是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的。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一些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论形成的“思想材料”。

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的产生,“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件中”。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当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但是仅仅这样认识是不全面的,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他们上继古代政治思想,下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前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以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伟大实践,就是这条思想脉络的伟大终点,是它的综合与主流。

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三民主义学说,主要实践活动是辛亥革命,也就是旧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它们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

孙中山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许多精华被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评价和继承下来。

正如毛泽东所讲的:“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值得予以评价、总结、吸收。

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辛亥革命中的阶级关系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如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中暴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勾结为恶”,挑动内战,破坏中国和平与统一,破坏中国革命。

它们是最落后最反动的势力。

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的发展。

经过科学分析,他认定:“帝国主义”和“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对象的分析和界定,是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超越和升华。

再如毛泽东说:“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本点,孙中山是我们的先生。

”这一思想成为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的重要来源。

又如孙中山为上海求是中学成立五周年的题词:“实事求是”。

这对毛泽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曾说:“孙中山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提倡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注意研究,重视历史传统的教育。

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这种重历史、重传统的生动体现。

它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历史是一面镜子,懂得历史可以明是非,知兴衰,资政育人,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三代共产党人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评价,一方面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

中国共产党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曲折复杂的革命终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经过七年的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创了新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发扬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迈向先辈们盼望的繁荣昌盛、共同富裕之理想社会。

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的功绩视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鼓舞中国人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