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58页例1,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4.205中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位上,表示()个();5在()位上,表示()个()2、5.242里面两个2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二、创设情境:1、学校门口商店的一支中性笔售价是2.5元,老师看到超市里同样的中性笔售价是2.5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2、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性质)三、探索性质:1、教学例1。
(1)出示西游记故事情景,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长尺上标出来,并用整数表示。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总结出示:0.1米=1分米, 0.10米=10厘米, 0.100米=100毫米(4)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师生总结并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5)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说一说)2、利用画图表示验证性质(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2)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3、利用数位表验证性质(1)举例与2.030相等的小数,老师出示2.3问是否相等?(2)在100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改变吗?利用数位顺序表解释不能去掉小数中间的0,不能在整数末尾随意添上0或去掉04、总结小数的性质: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检测: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
(2)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应用性质:1、教学例2(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练习:化简下列小数70.80 0.050 300.07002、教学例3:(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
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练习: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列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7.2 3.850 32五、目标检测:1、完成课本41页1、2题。
2、改写3、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使下列等式成立?8= 8 0 = 8 0 04、思维拓展:按要求说出一个数(1)所有“0”都不能去掉。
(2)所有“0”都能去掉。
(3)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六、课堂总结:学生说一说我的收获:1、小数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这叫做()2、能利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八、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0.1米=1分米, 0.10米=10厘米, 0.100米=100毫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
《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概念的经验,他们在学习自然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实际中抽象、辨析、运用,有一定的方法基础,在知识上他们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三年级小数从长度、人民币的认识中开始学习,本节课的素材也是长度的变化,学生对这一素材并不陌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方法。
在学习小数的性质之前,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但是小数的性质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总结规律还是有些难度的,本班的学生大多数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大胆发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小数的性质》效果分析在设计《小数的性质》一课的情境时,我让学生从《西游记》动画故事,询问师徒为何哈哈大笑?从而引出本课要探究的数学实际问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更积极活跃。
在探究小数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借助不同方法探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
同时,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数的大小相等,这样我教的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能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我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目标检测。
通过测试百分之90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正确率达到百分之90以上,检测效果很好。
但是仍有个别学生错误率较高,掌握较差,出错较多的有第三题,课下还需个别辅导,加强练习。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小数的性质》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
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5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分数来进行教学。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
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
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小数的性质》评测练习1、完成课本41页第1题。
2、完成课本41 页第2题。
3、改写4、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使下列等式成立?8= 8 0 = 8 0 05、思维拓展:按要求说出一个数(1)所有“0”都不能去掉。
(2)所有“0”都能去掉。
(3)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小数的性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我把书本上的例题情境图加入童话故事去引入,目的是要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从整数加零如何变化到小数加零如何变化,学生们的答案基本在我的课堂预设中,但是在问为什么时,孩子们回答的比较单一,不能从多方去考虑,最后只好我引导让学生们去想想,去说说。
两个例题之后由学生们总结说出规律,即小数的性质,而我在此同时也在黑板上板书了“小数的性质”。
为了让给学生们牢牢记住,我让他们齐声读了三遍,接着还问同学们“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啊”,学生们都能指出重要的词。
为了检验学生们是否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性质,我还让孩子们举例说说相等的小数和“你认为2.030能否去掉0改写成2.3这个小数?100直接在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改变吗?”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气氛很不错。
最后在练习时,把整数改写成三位小数,错误率相对高一些,但是在解释之后整体基本已没问题。
总体来说,我觉得本节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明确,我也尽量少讲,主要将时间留给学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的语言不够精炼,有点啰嗦,时不时会讲“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之类的词,同时留给学生去实践探索的时间也有点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小数的性质》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努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猜想、用各种方法验证(应用小数的意义,用赋以单位名称的方法,进行名数转化,再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也可通过画图法、数位表来论证)。
在多种方法论证的扩展中突破难点,使学生认同最后结论。
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