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案设计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加1颗星)。
1、默读课文,自己找出答案。
2、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1—4号的顺序,每人都说一说自己的答案。
3、完成以后,小组长立即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4、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五)师生研讨
(预设研讨过程)
1.形态
谁能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一谈你们小组的看法,黄果371
同学们,请你们一起告诉我,这个地方是哪里?(生齐答:黄果树瀑布)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领略黄果树瀑布的“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黄果树瀑布)。
你对黄果树瀑布了解多少?(找两名学生说一下),你们善于搜集资料,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师:想象一下“银雨洒金街”是一幅怎样的奇景?我们来看/id_XMTQ2MTAyMTg4.html
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洒金街”的奇妙境界?那就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吧!
(3)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一)自主预习
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查找黄果树瀑布和徐霞客的资料
4、了解文意
课文按照“进入景区、________、离开潭边”的顺序,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黄果树瀑布。
二、课内探究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请大家看屏幕。(播放课件)
/i?ct=50331=%BB%C6%B9%FB%CA%F7%C6%D9%B2%BC%B7%E7%BE%B0&in=4006&cl=2&lm=-1&pn=4&rn=1&di=10389361590&ln=1980&fr=&fm=&fmq=132594277770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声乐奏鸣三个词语体现了瀑布的声音之大。
师:这是对人身心的一种陶冶,所以才觉得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我们一起看屏幕(播放课件)
指导朗读:当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是,才让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是感动,什么是震撼,让我们满怀激情再来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配乐朗读)
3.小结
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它强大的生命力也给了作者无限的活力,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生接:大自然的杰作)。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从进入景区——来到谷底——离开潭边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黄果树瀑布》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怪,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时,惊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三百多年来,黄果树瀑布也随着他的《徐霞客游记》传遍天下。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最后补充说明“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一个一个新画面。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四)达标检测
阅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自然段中,形容声响的词语有:()、()、()。
2、从本段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是(),二庐山瀑布的特点是()。古诗中能反映庐山瀑布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三、课外拓展
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其实在那里漂亮地存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知道黄河上的壶口瀑布,知道因李白诗句而闻名的庐山瀑布,甚至知道横跨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一点也不比它们差的德天瀑布。
四、教学方法
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一些资料。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这时,我们已经站在了高高的山坡上,德天瀑布在脚下一览无余。它的后面便是越南的土地,它的左边还有一条瀑布,但已属于越南了。如果是夏季,这两条瀑布会连在一起,像是一支巨大的排箫,千孔万孔地喷涌出冲天的水柱,奏响轰天的交响,在天地之间响彻激越的回音,义无反顾地投奔在烈阳蓝天之下,迸碎出万千朵如雪的浪花。有时,会想山和山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但水哪怕隔开得再远,却可能走到一起。眼前的德天瀑布不就是这样吗?在冬天,它们会分离,在夏天就又走到一起,说它们是跨国瀑布当然可以。
教学重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进而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渐近渐响”)远听瀑布声似微风飘来,近听瀑布声像潮水涌过,你能把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
(2)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过渡: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响,让我们亲耳听一听。(放录音)
(3)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声乐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入夜,苍山无语,密林静寂,一弯新月,几颗残星,点缀得孔雀蓝的夜色美丽如同动人的童话。万籁俱寂,只能听得见德天瀑布轰鸣的声响,那声响在夜色中格外剧烈,却显得是那样安静,不过是它浓重的呼吸,最后融化在浑厚的夜色和苍茫的山林中。如今,旅游景点灯红酒绿、笙歌喧阗、亭台楼阁,热闹的有的是,安静的却越发难找了。德天瀑布夜不成寐所发出的彻夜轰鸣,只是为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这越发稀少的天趣与安静。
出广西南宁往西走一百多公里,到大新县城再往西南走,看见路越走越细,两边的山峰一座座忽然变得像是桂林般的秀丽模样,青翠欲滴地挽着手迎面走来,山脚下开始淌起清澈而清白得不带一点污染杂质的河流,河边长满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古老参天的木棉树,德天瀑布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了。爬上高高的山坡,眼前是一片蓝得水洗了一般洁净得近乎透明的蓝天,突然听到一阵阵轰鸣声,似乎是从那蓝天的深处由远而近地訇然抵达你的耳畔,那轰鸣声浑厚,却不像雷声,带有嘈杂的喧嚣,而是夹带着湿润的气息,仿佛服用了金嗓子喉宝似的,声音里浸润着晶莹的水珠,听来如同嘹亮而清新的法国圆号和木管从悠悠的云层中荡漾在你的面前,花开一般绽放开层层涟漪时,德天瀑布就在前面了。
2.声音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瀑布的气势,接着我们再来用耳朵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谁能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一谈你们小组的看法,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特点是什么?(大)
(1)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片喧嚣的水声了。
(三)自主学习
看了视频、读了课文之后,请你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黄果树瀑布!(生: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板书:杰作)
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主要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这两个方面来呈现黄果树这部大自然的杰作。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地认读()(过关的在导学案上画)
杰作喧嚣缝隙悬挂隔着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折叠撩过来雷声轰鸣凝神谛听人喧马嘶山回谷应漫天浮游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
2、同桌互查课文地认读()(过关的在导学案上画)
3、教师抽查(抽查第2、3、4自然段)
4、填空
课文按照“进入景区、________、离开潭边”的顺序,抓住________和_______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黄果树瀑布产生切身体验。还下载了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圈划重点词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做一下批注)(同时提醒学生用横线划出形态特点的语句,用波浪线划出声音特点的语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