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复习提问: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什么为依据?
2、尺寸三要素的画法和用途?
II 引入新课:
图样中的各种图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
作图时,需要利用绘图工具,按照图形的几何关系顺序完成。
本次课先来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
III 新课讲授:
任务三绘制平面图形(二)
一、尺规绘图工具及使用:
1、图板和丁字尺
图板用作画图时的垫板,要求表面平坦光洁;又因它的左边用作导边,所以左边必须平直。
(演示: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版上)
丁字尺是画水平线的长尺。
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画图时,应使尺头靠着图板左侧的导边。
画水平线必须自左向右画,如图所示。
2、三角板
一副三角板有两块,一块是45°三角板,另一块是30°和60°三角板。
除了直接用它们来画直线外,也可配合丁字尺画铅垂线和其它倾斜线。
用一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30°、45°、60°的倾斜线。
用两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15°、75°、105°和165°的倾斜线,如图所示。
3、圆规和分规:(1)圆规:
圆规用来画圆和圆弧。
圆规的一个脚上装有
钢针,称为针脚,用来定圆心;另一个脚可装铅芯,
称为笔脚。
在使用前应先调整针脚,使针尖略长于铅芯,
如图所示。
笔脚上的铅芯应削成楔形,以便画出粗
细均匀的圆弧。
画图时圆规向前进方向稍微倾斜;画较大的
圆时,应使圆规两脚都与纸面垂直。
(2)分规
分规用来等分和量取线段的。
分规两脚的针
尖在并拢后,应能对齐,如图所示。
4、铅笔
画图时,通常用H或2H铅笔画底稿(细线);用B或HB铅笔加粗加深全图(粗实线);写字时用HB铅笔。
2H、H、HB铅笔:修磨成圆锥形;
B铅笔:修磨成扁铲形。
5、比例尺
常用的比例尺为三棱尺。
其它的工具如:胶带纸、小刀、曲线板等。
二、平面图形画法:
(一)基本作图方法:
1、等分直线段:
(1)过已知线段的一个端点,画任意角度的直线,并用分规自线段的起点量取n个线段。
(2)将等分的最末点与已知线段的另一端点相连。
(3)过各等分点作该线的平行线与已知线段相交即得到等分点,即推画平行线法。
如图所示。
2、作圆内接正五边形
方法:1)作OA的中点M。
2)以M点为圆心,M1为半径作弧,交水平直径于K点。
3)以1K为边长,将圆周五等分,即可作出圆内接正五边形。
(a)(b)(c)
3、作圆内接正六边形
方法一:用圆规作图
分别以已知圆在水平直径上的两处交点A、B为圆心,以R = D/2作圆弧,与圆交于C、D、E、F点,依次连接A、B、C、D、E、F点即得圆内接正六边形,如图所示。
方法二:用三角板作图
以60º三角板配合丁字尺作平行线,画出四条边斜边,再以丁字尺作上、下水平边,即得圆内接正六边形,如图所示。
4、圆弧的连接:
(1)圆弧连接作图的基本步骤:
首先求作连接圆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到两被连接线段的距离均为连接圆弧的半径的条件。
然后找出连接点,即连接圆弧与被连接线段的切点。
最后在两连接点之间画连接圆弧。
已知条件: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
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
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2)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作图法归纳为三点:
1)定距:作与两已知直线分别相距为R(连接圆弧的半径)的平行线。
两平行线的交点O即为圆心。
2)定连接点(切点)
从圆心O向两已知直线作垂线,垂足即为连接点(切点)
3)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在两连接点(切点)之间画弧。
(3)圆弧间的圆弧连接
1)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的求法
作图法归纳为三点:
a、用算术法求圆心:根据已知圆弧的半径R1或R2和连接圆弧的半径R计算出连接圆弧的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半径R′:
外切时:R′=R+R1
内切时:R′=│R—R2│
b、用连心线法求连接点(切点)
外切时:连接点在已知圆弧和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圆心连线上
内切时:连接点在已知圆弧和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
c
、以O
为圆
心,以R
为半
径,在
两连接
点(切
点)之
间画弧。
2)圆弧间的圆弧连接的两种形式
a、外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的弧向相反(外切)
b、内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的弧向相同(内切)
(二)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
1、尺寸分析:
(1)定形尺寸
定形尺寸是指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大小的尺寸,如图所示中的φ12、R13、R26、R7、R8、48和10。
一般情况下确定几何图形所需定形尺寸的个数是一定的,如直线的定形尺寸是长度,圆的定形尺寸
是直径,圆弧的定形尺寸是半径,正多边形的定形尺寸是边长,矩形的定形尺寸是长和宽两个尺寸等。
(2)定位尺寸
定位尺寸是指确定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尺寸,如图1—24中的18、40。
确定平面图形位置需要两个方向的定位尺寸,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也可以以极坐标的形式定位,即半径加角度。
(3)尺寸基
准
任意两
个平面图形之
间必然存在着
相对位置,就
是说必有一个
是参照的。
(由
此引出基准这个概念,介绍基准时可联系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来讲解)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简称基准。
平面图形尺寸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相当于坐标轴x方向和y方向),因此基准也必须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考虑。
平面图形中尺寸基准是点或线。
常用的点基准有圆心、球心、多边形中心点、角点等,线基准往往是图形的对称中心线或图形中的边线。
2、线段分析:根据定形、定位尺寸是否齐全,可以将平面图形中的图线分为以下三大类:
(1)已知线段:概念:定形、定位尺寸齐全的线段。
作图时该类线段可以直接根据尺寸作图,如图1—24中的φ12的圆、R13的圆弧、48和10的直线均属已知线段。
(2)中间线段:概念: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的线段。
作图时必须根据该线段与相邻已知线段的几何关系,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出,如图1—24中的R26和R8两段圆弧。
(3)连接线段:概念: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的线段。
其定位尺寸需根据与线段相邻的两线段的几何关系,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出,如图1—24中的R7圆弧段、R26和R8间的连接直线段。
在两条已知线段之间,可以有多条中间线段,但必须而且只能有一条连接线段。
否则,尺寸将出现缺少或多余。
(三)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
以上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为例,演示画图步骤,边画图边讲解。
演示和讲解完以后,对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作以下总结:
1、根据图形大小选择比例及图纸幅面。
2、分析平面图形中哪些是已知线段,哪些是连接线段,以及所给定的连接条件。
3、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关系确定作图基准、定位线。
4、依次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
5、将图线加粗加深。
6、标注尺寸。
IV小结和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