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1)》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大学物理(1)》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电机学院2015–2016学年第2学期(533008B1)《大学物理(1)》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开课学院:数理教学部 考试时间:120分钟A 卷计算器草稿纸 答题卡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考生姓名: 学号: 班级:注 意 事 项:1. 本试卷共8页,包含试卷纸和答题纸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纸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写在试卷纸和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处。

3. 全部题目的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处,填写在试卷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格2分)1. 一旋转的盘,其角标由下式给出:2323t t θπ=++(SI ),则任意时刻的角速度为【1】 rad/s ,任意时刻的角加速度为【2】 rad/ s 2,盘上距盘心0.5m 处一点任意时刻的速率为【3】 m/s 。

2. 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在时间1t ∆内速度由0增加到v , 在时间2t ∆内速度由v 增加到2v 。

设F 在1t ∆内作的功是W 1,冲量是I 1;在2t ∆内作的功是W 2,冲量是I 2,那么W 1_【4】 __W 2,I 1_【5】_I 2。

(填>、<或=)3. 如图1所示,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可绕一端O 定轴旋转,则其转动惯量为 【6】 ,当杆从水平位置开始下摆时,其角加速度为 【7】 。

4.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简谐振动,其振动的方程分别为:12cos(56)x A t ωπ=+,2cos(6)x A t ωπ=-,则其合振动的振幅为【8】 ,初相位为 【9】 。

5.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10】 ,1mol 这种气体的内能为 【11】 。

图1Tm Bμm Bm Aμ(A)(B)图26. 在双缝干涉试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 【12】 ,若使得入射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的间距 【13】 。

7. 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某点P 为第二级暗纹,则对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14】 。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质点运动的方向和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相同 B .质点的速度为零,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C .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与运动方向垂直D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它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2. 如图2所示,A B m m μ>时,算出B m 向右的加速度为a ,今去掉A m 而代之以拉力A T m g =,如 图b 所示,算出B m 的加速度a ',则:A. a a '>B. a a '<C. a a '=D.无法判断3.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后回到原处,这一周期内物体: A. 动量守恒,合外力为零 B. 动量守恒,合外力不为零C. 动量变化为零,合外力不为零, 合外力的冲量为零D. 动量变化为零,合外力为零4. 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振幅的13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A. 19B. 13C. 23D. 895. 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下,对此有以下几种说法:(1)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 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2)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 是零;(3)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4)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 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1)、(2)、(3)、(4)都正确B. (1)、(2)、(3)都正确C. (1)、(2)正确,(3)、(4)错误D. 只有(l )是正确的6.一平面简谐波在均匀弹性介质中传播,在某一瞬间,介质中某一质元正处在最大位移处,此时对于组成该弹性介质的质元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能最大,势能也最大B.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C.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D. 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7.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 温度,压强都相同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8. 对理想气体来说,满足Q 、E ∆、W 均为负值的过程是:A. 等压压缩过程B. 等温膨胀过程C. 等体降压过程D. 绝热压缩过程9. 波长550 nm 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4' 1.010 cm d b b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A. 4B. 3C. 2D. 1 10. 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B.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D.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三、计算题(共52分)1. 已知一质点的质量2kg m =,运动方程为22,x t y t ==(SI )制。

求: (1)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2)质点运动的轨迹方程;(3)2s t =时质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和法向加速度大小。

(9分)2. 如图3所示,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一质量为M 的车上悬挂一长为L 的轻质线,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摆线水平,摆球静止于A 点,后突然放手,当摆球运动到摆线呈铅直位置的瞬间,摆球相对地面的速度为多大? (8分)3.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均匀细棒,长为L ,可绕过端点O 的水平光滑轴在竖直面内转动,当棒竖直静止下垂时,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飞来,垂直击中棒的中点。

由于碰撞,小球碰后以初速度为零自由下落,而细棒碰撞后的最大偏角为θ,求小球击中细棒前的速度值。

(8分)LAM图34. 平面简谐波以波速0.5m s 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0t =时刻的波形如图5所示,求: (1)0m 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波动方程;(3)2x m =和1x m =处两质点间的相位差。

(9分)5. 如图6所示,用白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nm )垂直照射厚度350d nm =的薄膜,若薄膜的折射率2 1.40n =,且21n n <,23n n <,则反射光中哪几种波长的光得到加强? (5分)6. 有两个偏振片,一个用作起偏器,一个用作检偏器。

当它们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o 时 ,一束单色自然光穿过它们,出射光强为1I ;当它们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60o 时,另一束单色自然光穿过它们,出射光强为2I ,且12I I =。

求两束单色自然光的强度之比。

(5分)7.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作如图7所示的ABCA 的循环过程,其中AB 为等温线,求: (1)气体在各过程中所作的功; (2)气体在各过程中传递的热量; (3)该循环的效率。

(8分)注意:请务必将全部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处,填写在试卷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m vθM L图4 图5图62040 510Pa p3310m V -ABC 图7上海电机学院2015–2016学年第2学期(533008B1)《大学物理(1)》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答题纸开课学院:数理教学部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计算器 草稿纸 答题卡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考生姓名:学号:班级: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8页,包含试卷纸和答题纸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纸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写在试卷纸和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处。

3. 答题纸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格2分)【1】【2】【3】【4】【5】【6】【7】【8】【9】【10】【11】【12】【13】【14】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三、计算题(共52分)1. 已知一质点的质量2kg m =,运动方程为22,x t y t ==(SI )制。

求: (1)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 (2)质点运动的轨迹方程;(3)2s t =时质点的切向加速度大小和法向加速度大小。

(9分)2. 如图3所示,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一质量为M 的车上悬挂一长为L 的轻质线,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摆线水平,摆球静止于A 点,后突然放手,当摆球运动到摆线呈铅直位置的瞬间,摆球相对地面的速度为多大? (8分)3.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均匀细棒,长为L ,可绕过端点O 的水平光滑轴在竖直面内转动,当棒竖直静止下垂时,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飞来,垂直击中棒的中点。

由于碰撞,小球碰后以初速度为零自由下落,而细棒碰撞后的最大偏角为θ,求小球击中细棒前的速度值。

(8分)图4A图34. 平面简谐波以波速0.5m s 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0t =时刻的波形如图 5所示,求: (1)0m 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波动方程;(3)2x m =和1x m =处两质点间的相位差。

(9分)5. 如图6所示,用白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nm )垂直照射厚度350d nm =的薄膜,若薄膜的折射率2 1.40n =,且21n n <,23n n <,则反射光中哪几种波长的光得到加强? (5分)图6图56. 有两个偏振片,一个用作起偏器,一个用作检偏器。

当它们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o 时 ,一束单色自然光穿过它们,出射光强为1I ;当它们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60o 时,另一束单色自然光穿过它们,出射光强为2I ,且12I I =。

求两束单色自然光的强度之比。

(5分)7.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作如图7所示的ABCA 的循环过程,其中AB 为等温线,求: (1)气体在各过程中所作的功; (2)气体在各过程中传递的热量; (3)该循环的效率。

(8分)33m -图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