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高考辅导班10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荒芜.冷落(wú)缘分.(fèn)亘.古(ɡēnɡ)B.乳臭.未干(chòu)炫.耀(xuàn)譬.如(pì)C.声名狼藉.(jí)酵.母(jiào)猝.然(zù)D.自怨自艾.(yì)倔强.(jiànɡ)忤.逆(w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变本加厉铤而走险陈词滥调肆无忌惮B.礼上往来草菅人命迫不急待旁征博引C.微言大义举一仿三一愁莫展随声附和D.走头无路莫名其妙世外桃园残羹冷炙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呀,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上学?要迟到的”。
母亲催促儿子说:B.我也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C.公安部、外交部日前发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使我深切地认识到:源于十三亿中国人的绵绵不绝的爱能战胜一切困难。
B.对群众的意见,各级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C.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
D.经过四个多小时与洪水的惊心动魄的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是不容分说....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
B.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看。
C.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D.这种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我国当代民间艺人炉火纯青....的聪明才智。
6.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
②汉语是我幼年的儿歌,汉语是我少年的作文,汉语是我青年的情书,汉语是我成年的签名。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A.比拟排比对偶夸张B.比喻排比对偶夸张C.比拟排比比喻对偶D.比喻排比比喻对偶7.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是()A.弱不禁风狐假虎威耗费心思密密麻麻B.入木三分发展迅速自相矛盾暴殄天物C.牝鸡司晨暴虎冯河病入膏肓心无旁骛D.世外桃源绘声绘色赏心悦目披荆斩棘8.例句中的划线部分的成分依次是()当夕阳西下时,悦耳的冬不拉琴声响彻了整个草原。
A. 定语定语补语B. 状语定语宾语C.状语定语定语 D.定语主语定语9. 成语:“青出于蓝”出自()A《诗经》B《论语》C《荀子》D《史记》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集诗歌305篇。
语言一四言为主,赋、比、兴为其重要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是其表现手法。
其中《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表现了青年男女的恋情。
B. 西汉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记》描写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
C. 唐代和宋代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唐代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继续倡导韩柳古文,加上苏洵、苏澈、李清照,合称“唐宋八大家”。
D.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标志,作品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用描画事物的方法造的字是___________。
12.“他不但不记恨我,反而热情地帮助我。
”这是___________复句。
1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中连缀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象。
14.”杨柳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5.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属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三、判断题(对的填A,错的填B,每题1分共10分)。
16.《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的散文集,属于先秦诸子散文,作者是孔子。
()17.“闷”子属于内形外声的形声字。
()18. 汉语里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19.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20、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1、词的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口语和行业用语。
()22、多音多义字是指一个汉字有多个读音,读音不同,词义也随之不同的字。
()23、单句按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用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24、“草菅人命”的“菅”字的本意是野草。
()2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的《家》、《春》、《秋》合称《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称《激流三部曲》。
()四、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孔子的洒脱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
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
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
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
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
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
孔子听罢,喟然叹日:“我和曾皙想的一样。
”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
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
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
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
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
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
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
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
“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
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
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26.请为下面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2分)淡泊._______ 喟.然_______27.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2分)沽名钓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 4分)29.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
结合文章分析,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治学观、人生观?( 4分)30.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3分)3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孔子看待“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4分)(二)文言文阅读劝学(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2.请在第一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2分)()通()()通()3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3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輮3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36、将第一段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七.作文(共50分)3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语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以自己的伟岸为树下的生命撑起一片荫庇。
也有人提出:大树底下少乘凉,大树的荫庇也制造着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