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校生语文高考试卷

三校生语文高考试卷

三校生语文高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共16分)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骤(zhòu)雨歼(jiān)灭冠(guān)心病稗(bài)官野史B.杳(yǎo)然杜甫(fǔ)空(kōng)心砖宵衣旰(gàn)食C.兴(xīng)奋粮囤(dùn)落(là)花生怙(hù)恶不悛D.埋(mán)怨执拗(niù)模(mó)特儿浑身解(xiè)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搏陈词滥调安详完美无瑕B.气概轻歌慢舞抉择贻笑大方C.毕竟漫山遍野烦恼首屈一指D.玷污漠不关心辍学铤而走险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的损失。

②我生于山东的莱阳,九江只是我的第二()。

③在选择专业时,小江的父母反复(),最终决定填报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A.估计故乡商榷 B.估量家乡商榷C.估量故乡商榷 D.估计家乡商量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且又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C.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王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D.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5.对下列诗句的修词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比喻)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反问)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B.省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由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D.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B.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游过了那条河。

C.她叫他坐下,怀疑地问:“听说你当县长了,真的”?D.“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环了,正在修理。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

《左传》是记载西周、东周诸国历史的著作。

B.《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其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C.《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称号的法国作家莫泊桑。

D.鲁迅是现代文学界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小说名篇,都被收入小说集《呐喊》。

二、多项选择题。

(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A.戴望舒B.徐志摩C.闻一多D.郑愁予2.下列诗歌作品是古体诗的是()A.《琵琶行》B《将进酒》.C.《再别康桥》D.《木兰辞》3.下列属于《水浒传》人物的是()A.蒋干B.杨志C.卢俊义D.公孙胜E.孙二娘4.“诗经六义”包含下列()A.礼B.风C.御D.赋E.数F.兴5.下列作家属于同时代的有()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欧阳修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4分)那些绚烂的花儿1.女孩受了伤,住进医院。

她的眼睛上蒙了厚厚的纱布,世界在她面前,突然变成一片黑暗。

医生告诉她,一个月后,这些纱布才能拆掉。

她问:“我的眼睛能好起来吗?”医生说:“当然能。

不过,你必须忍受一个月的黑暗。

”女孩有些害怕。

一个月的黑暗?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疯掉。

2.女孩只有十二岁。

她的父母长年飘在国外。

父亲打电话安排妥当他的一切,可是他们不能过来陪他。

他们很忙,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父亲说:“等你拆纱布那天,我一定回来。

——医生说过没事的,况且,还有无微不至的护士。

”3.女孩每天躺在床上睡觉、听收音机。

她所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些。

那是两个人的病房,带一个很小的洗手间。

每天会有人把饭菜送到她的床前,然后离开。

那是父亲为她雇的钟点工,就像一个走时准确的钟表。

她不必担心自已的生活问题,可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还是让她心烦意乱。

她知道自己对面的床上有一位阿姨。

那阿姨常常轻哼着歌;她的声音很好听。

女孩想:如果自己是那位阿姨,郡该有多好啊!好像,只要能够驱走黑暗,拿什么交换,她都愿意。

4.有一天阿姨突然问她:“你天天这么躺着,闷不闷?”女孩说:“当然闷,我快闷死了!”阿姨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女孩问;“去哪里走走?”阿姨说:“就去后院吧。

那里有一个花园,现在,正是各种花儿开放的时候呢!”5.于是女孩和阿姨走出病房。

这是女孩住院后第一次走出病房。

她紧紧握住阿姨的手,好像生怕自己走丢。

阿姨好像猜中了她的心思,她在前面走得很慢。

终子她们来到了后院,女孩感觉到和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香甜的鲜花气息还有在花间舞蹈的蜜蜂。

阿姨牵着她的手,说:“你知道吗?其实现在,花儿开得并不多……因为是春末……牡丹都开了……多是大红的花瓣……像什么呢?对了像簇拥在一起的大蝴蝶。

还有蜜蜂……过几天,半个多月吧,花园里剩下的花苞应该全都开了把?那时候,你正好可以看见它们啦l”女孩轻轻地笑了。

那天她很开心。

她一直盼着拆掉纱布的那一天,她盼得心烦意乱。

可是今天,她突然发现,原来期盼也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

6.每天,阿姨都要带女孩去医院的后院看花。

她给女孩描述每一朵花苞。

每一棵树,每一只蝴蝶和蜜蜂。

有了她的描述。

女孩记住了每一朵花的样子,每一棵树的样子,甚至每一只蝴蝶和蜜蜂的样子。

现在女孩没有时间烦恼了。

因为她的心里有一个芳香的花园,有一片绚烂的花儿。

她想,等拆掉纱布那天,一定要那位阿姨为她多拍几张照片。

她会站在一簇一簇的鲜花中,阳光遍洒在身,她眯着眼,享受着阳光,笑着。

那该是多美好多幸福的事啊!7.拆掉纱布那天,父亲从国外赶回来。

一直在旁边培着她。

的确,医生没有骗她,她真的在一个月之后,重新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她咯咯笑着,拉着父亲跑向医院的后院。

清晨,那位阿姨离开了病房。

她说,她会在花园等她。

8.阿姨也没有骗她。

那儿果真有一个花园,有绿树红花,有成群的彩蝶和蜜蜂。

阿姨正站在那里,对着她笑。

9.可是那一刻,她却愣住了。

她发现阿姨无神的眼睛!10.她是一位盲人!她,竟然看不见任何东西!11.那天她们坐在长凳上,聊了很多。

女孩问她:“你的眼睛会不会好起来?”阿姨说:“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不过,只要心是明亮的,你就能拥有世界上最绚烂的花儿。

”1.第7段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2.请具体说明第2段画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2分)(1);(2)3.如果将第5段画线内容改为“你知道吗?其实现在花儿开得并不多,因为是春末,牡丹都开了,多是大红的花瓣”,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说说理由。

(4分)4.文中第3、5段中两次出现女孩的“心烦意乱”,第一次的原因是(),第二次的原因是()。

(4分)5.对第5段女孩发现“期盼也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理解最恰当的一项()(2分) A.女孩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会好起来。

B.女孩觉得自己离拆纱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C。

女孩对自己不久后将会看到花园里美丽的景色充满了希望。

D.女孩想要在拆纱布的那一天拍好多照片。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羞耻。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低下。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A.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既来之,则安之B. 何陋之有?C. 石之铿然有声者D. 以芙蕖之可人4..将“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明也”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A.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聪明(之处)。

B.小学时学的(东西),长大后遗忘了,我没有看到(他的)聪明(之处)。

C.小学时学的(东西),长大后(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白(之处)。

D.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忘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白(之处)。

5.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五、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30分)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进了十八岁的雨季。

走进十八岁,我们发现自己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幼稚;多了几分自信,少了几分犹豫:多了几分宽容,少了几分自私;多了一分责任,少了一分盲从,……十八岁,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

请以“十八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7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