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秦汉时期的经济
算缗和告缗: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经济改革之一。元 狩四年(前119年)开始实行算缗。算缗就是向工商业主征收财 产税,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每值 2000钱则纳税一算(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规定凡 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之一半,叫做“告缗”,当时揭发者极 多。
称为西域。
B 张骞出使西域“凿空”: 第一次目的:大月愿望
C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张骞及其使团,访问西域
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交往从此越趋频 繁。
丝绸之路开辟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 管西域事务,保护丝路。从此,今新疆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 E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 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 汉任命为西域都护,加强了西域与内地 的联系。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 洛阳,这是有史记载的欧洲国家政府同 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2)唐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作为控制 西域、保护丝路的机构
3、两汉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状况 (1)重农抑商:对商业以法律困辱之; 苛以重税; 表现:对商业管理严格:各城市里有专供贸易的市(经营地点限 制),内设官署,监管交易;开市和闭市的时间击鼓通知(经营 时间限制)。盐铁官营:打击了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加强了 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抑商”政策的重要体现,给社会经济 和民众生活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秦朝经济发展
秦始皇为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有何作用? (1)承认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移民垦荒。
目的:加强税收 作用: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 (2)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目的:加强税收 作用:有利于密切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也有利于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 (3)统一车轨,修驰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网络。 目的: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作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这一名称
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 中首先提出的。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中国和 叙里亚之间的古丝路》一书中,把丝绸之路延伸至地中 海西岸。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在中国西北地 区发现大量与此有关的遗迹、遗物,使研究丝绸之路成 为一门专门学问。西方学者赫德森在《欧洲和中国》第 三章“丝绸贸易”中说,纪元后最初几个世纪,在罗马 的塔斯丘斯街上有个中国丝绸市场。这种丝绸交易乃是 古代最具深远影响的大规模商业……罗马上流社会需求 丝绸的风尚,也存在于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所以这 一丝绸贸易就曳着其精美料子的线头,从太平洋到大西 洋,横越整个旧大陆,形成了一个共同经济联盟。拥有 丝绸是高级地位的一种标志;对罗马帝国而言,丝绸是 一种奢侈的衣料,给罗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
(2)货币继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 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朝廷铸造重量统 一的五铢钱通行全国,从汉到隋,历时七 百多年。 (3)城市发展繁荣,除长安外,洛阳、成 都、邯郸、临淄、宛称为“五都”(体现 了经济中心所在区域) (4)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外贸道路(丝 绸之路),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进 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央控制无力的情况下,它又可以表现为统一的对立 物,成为封建割据的重要因素。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
(1)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2)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 封建宗法色彩。 (4)劳动者叫“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有所加强; (5)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 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 又可能转化为武装割据的力量。
中国古代史 秦汉文明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第二部分:秦汉时期的经济
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内外朝制度、 推恩令、察举制、统一度量 衡、田庄经济、盐铁官营、儒学正统
④二十四节气的完全确立,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2、两汉时期手工业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发展表现: A纺织业:丝绸品种多;新疆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 业 ;羊毛成为纺织原料。 B冶铸业: 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燃料;发明了淬火技术; 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制漆业快速发展 青铜器使用鎏金、鎏银、镶嵌等装饰工艺; C制瓷业:东汉时出现青瓷。 D造船业:技术成熟,发明了橹、舵和帆;使用锚;舰船 类型多样。 E煮盐业: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山东食海盐、山西 食盐卤”,四川吃井盐。( 以前是工商食官)
走在大漠中的商旅
知识拓展 田庄经济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 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 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 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四川出土的 一些画像砖,刻画着地主宅院外面的大片稻田、池塘、 山林和盐井;山东滕县出土的画像石,则表现了地主田 庄中冶铁的情景。《四民月令》还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 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 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 赖外界供应。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 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利用宗族血缘 关系作为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
齐 楚燕韩赵魏秦
✓
驰道
直道
五尺道
驰道是以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为中心,通向全国各 个重要地区,尤其是六国的古都,这是为了打击没落奴隶 主贵族的复辟活动。
直道和驰道不同,它只有一条,是由云阳县的甘泉山通到 九原郡。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县北,距咸阳不远;九原郡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正在阴山山脉的南麓,南北 遥遥相对,所以称为直道。直道的修筑则是为了打击、阻 遏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向南侵扰。
豪强地主的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的
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附和奴隶。他们 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田庄的依附农民除了向田 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地主 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 农民组成。他们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 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地主 田庄的出现,是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由于 东汉地主田庄的大量存在,使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 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和统一的巩固,而是表现为封建 国家的贫弱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地主田庄的私人武装 虽然在平时起到了维护封建秩序,镇压人民反抗,保卫 地主田庄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地主田庄经济的产物,在
2)农业生产中心:关中及山东、四川
3)表现:①铁犁牛耕广泛推行:二牛抬杠,一牛挽犁, 西汉赵过发明耧车
②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东汉出现双季稻, 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③农书《汜胜之书》:我国现存最早农书,论述农 作物的栽培,探索精耕细作的生产方法。《 四民月 令》: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介绍 农业生产技术。
五尺道从蜀南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 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 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 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二.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发展
1)原因:①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漕渠、六辅渠、白渠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 元狩五年(前118), 方孔圆钱,有周郭,背 有内郭,法重五铢(约 合3.5克),钱文篆书 “五铢”2字,属记重 货币。
唐武德四年(621)铸“开 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 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 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 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丝绸之路开辟
(1)两汉时期 A 两汉时期把今甘肃玉门关和嘉峪关以西,
统一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统一货币
齐 楚燕韩赵魏秦
✓
圆形方孔钱
作用:便于商品的流通,给等价交换提供了 基础,为秦朝的稳固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
简便的隶书。对贯彻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大作用, 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 条生动鲜明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