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16级执行)
一、招生对象
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身体健康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汽车运用和汽车服务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能力和素养,能在汽车整车厂、汽车保险行业、汽车维修行业及汽车检测等部门,从事汽车结构设计、生产管理、保险理赔、检测、维修、营销技术或管理工作,能逐步成长为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保险服务等领域的技术精英(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专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汽车服务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管理知识;
3、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掌握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汽车运用和汽车服务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汽车技术支持、汽车保险与理赔工作的能力了解汽车服务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与汽车服务工程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9、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1.基本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2.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保险与理赔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认知实习、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训、汽车生产实习、汽车性能实验、汽车检测与诊断实习、勘查定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主要专业实验:发动机性能实验、汽车使用性能实验、汽车评估实验。
5.课程体系结构图(拓扑图)
图例:备注:()内为学分
六、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标实现矩阵
按照专业认证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矩阵图要求模式制定
注:√表示有关联的课程,△表示关联度最高的2-3门课程
七、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应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并修满17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63学分、专业基础课40学分、专业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独立设置实践41学分、创新与素质拓展3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准予毕业。
八、各学期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位:周
注:1. 学校运动会安排在每年的秋季学期。
2.社会实践如安排在寒暑假,请用()标注,不占计划教学周数。
九、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一)公共基础课
注:1、考核方式代码:考试1,考查2(二)学科专业基础课
(三)专业课
在课程名称前标注符号:专业核心课程用“▲”,校企共建课程用“◎”,双语课用“★”。
下同。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之后)
(五)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按学校工训中心的三大(4-2-1)六个项目组安排。
注:毕业学期要举行毕业生学习成果展示。
(六)公共选修课程
(七)素质拓展(不少于3学分,学院根据学校规定自行制订并实施认定办法)
十、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结构表
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程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