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表达论文

中文表达论文

中文摘要谜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历史悠久,蕴含着精湛的语言艺术,融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

随着社会发展,谜语不断演变和更新。

本文在探索其起源的同时,还探索其在语言艺术和文学技巧方面的潜力,探究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学特征,探讨其别具风格的修辞方法。

关健词:谜语;起源;文学特征AbstractRiddle, a game the public is delighted to hear and se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isdom and has a long history. The game contains the exquisite linguistic art and full of infotainment, culture, enjoyment and entertainment. Riddle keeps developing and renew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riddle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game's linguistic art and literary skills. Meanwhile, the unique artistic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me and the particular rhetoric of riddle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Key words: riddle; origi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一、谜语及其组成谜语是一种标准的文字游戏,它以某事物或某词句、成语、俗语、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特征的方法作出谜面,是供娱乐消遣用的。

谜语内容广泛,格式多样,启人思索,饶有情趣。

谜语由谜面、谜目、谜底、谜格所组成。

谜面就是表述谜语的文字或图形或物品,在哑谜中还有以动作作为谜面的。

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

谜目就是谜底锁在的范围,也就是对谜底的揭示或规定。

谜格也称谜律,就是在某些谜语制谜和猜谜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各种特殊格式。

不是所有的谜语都要用“格”,但凡是用格的谜语就得按照各种格的规定来猜,否则就无法猜中。

谜格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到晚清根据各种谜书来考查,谜格不下数十百个。

至今有的谜格已被淘汰,但也有的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谜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离合字离合字,首先分为母字和子字。

也就是说,各个子字合起来要能够合成一个母字。

如,三千佳丽好姿容——打一离合字。

谜底是:丰色艳。

“丰”、“色”可以称为子字,“艳”可以称为母字。

又如,维和部队——打一离合字。

谜底:止戈武。

“止”、“戈”为子字,“武”为母字。

2、秋千格秋千格有两个要求,1、谜底必须是两个字;2、谜底必须倒过来读能够切合谜面的。

比如:南极仙翁——打一食品,秋千格。

谜底是:寿司。

南极仙翁是寿星公,赐人长寿,谜底倒过来读就是“司寿”,切合“南极仙翁”的谜面。

3、卷帘格卷帘格和秋千格差不多,也有两个要求。

1、谜底必须是三个或者三个字以上的;2、谜底也必须倒过来读要能够切合谜面的。

比如:按说该是今天——打一菜系名。

谜底是:日本料理。

4、探骊格探骊格,是很特别的一个,没有谜目,因为谜目也是构成谜底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必须根据谜面猜出一个谜目来,然后按照谜目和谜底构成的意思去切合谜面。

如,刘关张轻语各自往昔——探骊格。

这个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谜语了。

与一般的由面、目、底构成的谜语不同,这个谜语只有面,目和底都要去猜了。

此谜的谜底是:小说三家春秋。

这个谜底中隐含的目和底是:小说三[谜目];家、春、秋[谜底]。

此谜谜底和谜面的切合为:“轻语”扣“小说”,“刘关张”、“各自”扣“三家”,“往昔”扣“春秋”。

探骊者,目就是那个“骊”了。

5、求凰格求凰格,取义“凤求凰”,其要求是:(1)谜底和谜面必须在字数上一样,而且所用的文字必须对仗;(2)在谜底的前面或者后面,必须加上“双、对、齐、并、偶……”等表示成双成对的字才构成完整的谜底。

如,黄金——打一画家,求凰格。

谜底:齐白石。

就是以“白石”对“黄金”,然后在前面加上了“齐”字。

6、徐妃格徐妃格,取义后主徐妃半遮面的典故,其要求是:构成谜底的字必须要有相同的偏旁,而去掉偏旁以后的字来切合谜面。

如,两山之间——打一公共场所。

谜底是:浴池。

去掉相同的偏旁“三点水”,成“谷也”,切合谜面。

二、谜语的起源对于谜语的起源,民俗学家段宝林认为,谜语应追随溯到商代歌谣《女承筐》。

《周易》的《归妹》有:“女承筐,无实,士劫羊,无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子拿着筐子盛东西,本应有重量的,但却说它无实,是虚松的;男子拿着刀割羊,应该有血,但却没有血。

这就是传统谜语最常见的“矛盾法”,非常含蓄而巧妙的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夫妇剪羊毛的情景。

它既生动的描述了剪羊毛的劳动特点,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谜面。

由此可见,谜语由来已久。

一般认为谜语发端于春秋战国,萌芽于两汉六朝,由弹歌、隐语、瘦辞等数经演进至两汉魏晋,逐渐形成谜之初阶。

宋代是谜语发展的兴盛时期,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东坡、秦少游等。

明清时期是谜语发展的鼎盛阶段,其代表人物有黄周星、周工亮、李开先及大文学家冯梦龙等人。

《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均有关于谜语的记载。

《广陵十八格》、《春雨楼春灯格》有关谜语的书刊也相继问世,标志着这个时期的谜语不但在题材方面而且在谜理、谜艺方面日趋完整和发展。

不管谜语究竟成于何年,但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形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是它的主要创作者。

后来,又经过与劳动人民生活较接近的知识分子的修改和润色,谜语日益完整。

三、谜语的文学特征1、题材的广泛性谜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或现象,在谜语中都有相应的反映。

如关于社会生活的:吃阳间饭,干阴间活——(矿工);关于家庭生活的:一间房,两家住,一家开粉房,一家开面铺——(妇女做针线活用的“粉线口袋);关于人的动作行为的事谜语:忽忽悠悠象驾云,出门千里未动身,看见美景未睁眼,吃了美味未沾唇——(作梦)。

关于宇宙、动物、植物、矿物、人体器官、各种职业都有物谜,或者说凡自然、社会与生活所及,无不制成谜语。

2、鲜明的人民性谜语中很多谜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并带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特色。

如:黑船装白米,送进衙门来,衙门八字开,空船转回来——(吃瓜子)。

这是用比喻手法讽刺旧社会衙门的搜刮和掠夺。

又如: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泪洒江河——(竹船篙)。

这则谜语不正是旧社会妇女命运的生动写照吗?在封建家长制的统治下,妇女出嫁以后就成为家庭奴隶,受尽旧礼教的压迫和摧残,生活痛苦不堪。

谜面文义如同一个童养媳的控诉。

有的谜语还表现了某些反抗的情绪,如:两耳尖尖嘴更长,青钢一片口中藏,世间多少不平事,请得它来尽扫光——(刨子)。

还有带更强烈的政治性的,如:上山息息索索,下山捣乱江河,文武百官捉我不到,皇帝老儿奈我如何——(风)。

这些谜语的形象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旧社会官府压榨人、穷苦人的遭遇、妇女的悲惨命运等社会生活问题。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愁苦生活和对统治阶级的仇恨与反抗,反映了人民斗争的智慧。

人民性不仅反映在阶级性上,还反映在人生观、道德观、善恶观等方面上。

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嘴尖身细白如银,体轻不值半毫分,眼睛长在头顶上,只认衣裳不认人——(针)。

这里表现了劳动人民多么深刻的人性。

有些可以说是以谜为载体的情感强烈的短诗。

3、丰富多彩的民俗性很多谜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民俗风情,展示了独特的社会风貌,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如:姐俩一般胖,总也不上炕,上炕就顶嘴,顶嘴就打仗——(棒槌)。

它反映了北方的生活民俗。

东北冬季长,天冷,不便洗濯晾晒。

为使长时间不洗的被里被面拆时好洗,多在洗后用淀粉浆好,然后放在捶布石上用特制的棒槌捶平。

每到入秋,到处都可以听到叮咚叮咚的捶布声。

4、启迪智慧的教育性猜谜是一种有趣、有益的活动,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智力、活跃思维、丰富精神生活。

由于谜语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它的思想教育和认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大量的谜语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锻炼人们的思考,并提供各种知识。

今天,谜语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尤为突出。

民间谜语集民间普遍流传的谜语,以其常具新鲜的感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联想,滑稽的情调,引起儿童的思考。

对于启迪儿童智慧,增长儿童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发展儿童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认识事物,认识生活,同时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艺术陶冶作用,培养孩子对劳动和劳动产品热爱的思想感情。

5、独具特色的文学性民间谜语语言精炼、流畅、诙谐而有意境,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并善于用文学表现手法。

谜面多用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事物的特征,通常都用精炼而富于形象的口头诗歌的语言构成,每句以五、七言为最多,句式有两句、三句、四句不等,最长见的是四句式。

多数押韵,所有的谜面语言总是异常顺口、节奏鲜明。

如:一棵小树不大高,小孩爬在半山腰,身穿小红袄,头戴红缨帽——(玉米)。

谜语画面清新,又有生动的形象,合辙押韵,读起来上口,引人思考和联想。

谜语的文学艺术性质是不容抹杀或忽视的。

虽然不把它作为咏物诗,但我们却认为,谜语有许多作品不仅表现了人民的智慧,也通过谜面的艺术形象往往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态度或社会特点。

如:弯腰树、弯腰台,弯腰树上挂银牌,谁要猜着我的谜,我把世界翻过来——(犁)。

谜面最后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暗示犁的特殊功能,同时在自豪的口吻中也流露出人民改造世界的英雄气概。

6、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民间谜语得以广泛流传的生命所在。

首先是有趣,能让人解闷,然后人们才去口耳相传,逐渐的流传下来。

很多谜面形象生动,隐喻巧妙,语言诙谐,结构多变,情节新奇。

如:石头层层不见山,路程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推磨)。

通过富有诗意的描写,引起人们美好的想象,把推磨的劳动描写得很有情趣,耐人寻味。

不难看出,人们在猜谜的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得到美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