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地基承载力试验

第三讲:地基承载力试验

地基承载力试验
Hale Waihona Puke 制作人:李德社天然地基
地基
人工地基
处理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
浅层平板试验 地基(岩)土静载 深层平板试验 岩基载荷试验 复合地基静载
地基静载试验
5
2
检测类型
基桩的竖向 抗压承载力试验
检测数量要求
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 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 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宜少 于2根。
复合地基 承载力试验
数量为桩总数的0.5%~1%,且 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处。有 《建筑地基处 理技 单桩强度检测要求时,数量为 术规范》 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 (JGJ79-2002) 根。
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三点, 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 《建筑地基基础设 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 计规范》 地基土承载力试验 2 (GB50007-200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300m 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 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 延米应有1点。
复合地基承载力要点: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承压板的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 处理面积;(以正三角型布桩为例,桩中心距为S) 根据面积置换率计算:
d2 1 2 3 2 d2 m 2 d / S 2 8 4 ( 1.05S) de
d e 1.05S
1、当压力-沉降(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且其值 大于等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 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当p-s曲线为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下表对应的相 对变形值确定,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 验荷载的一半。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 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 大值不应大于0.015。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可按设计 要求的沉降允许值作为相对变形值。
遵循规范
《建筑基桩检 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适用情况
混凝土预制桩 (包括预应力管桩)、钢 桩及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灌 注桩。 水泥土搅拌桩 高压旋喷桩、CFG桩 砂桩、振冲桩、 土和灰土挤密桩、夯实水 泥土桩等复合地基。 灰土地基、 砂和砂石地基、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 灰地基、 强夯地基、 注浆地基、 预压地基。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注: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
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b大于2m时,按2m计算。
四、委托单、原始记录及报告模板
1 大开挖地基承载力试验
一、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
适用范围:
1、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检测天然土质地基、岩石地 基及采用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处理后的 人工地基。 2 、地基载荷试验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 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 浅层地基土、破碎、极破碎岩石地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适用于确定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深层平板载 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 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二、仪器设备及要求
仪器设备:
承压板: 可采用圆形、正方形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换填垫 层和压实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强夯地基承压 板面积不应小于2.0m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 不应小于0.8m。岩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不应小于 0.3m。 承压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在拟试压表面和承压板 之间应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应超过20mm。
三、操作步骤:
1、选中试验点,平整地面,用黄沙找平,安放承压板; 2、开始架设反力的一系列装置同时架设千斤顶; 3、开始预压,然后架设百分表; 4、逐级缓慢加压,记录数据; 5、试验完成后,整理仪器,汇总结果。 注:复合地基先清理桩头,其他同上。
检测类型
分级标准
每级荷载施加后测读桩 顶沉降量间隔时间 每级加载后,间隔5、 10、15min各测读一 次,以后每隔15min 测读一次,累计1小时 后每隔30min测读一 次。
3、位移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承压板上,各位移测 量点距承压板边缘的距离应一致,宜为25mm~ 50mm;对于方形板,位移测量点应位于承压板每边 中点; 4、 固定和支撑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 避免太阳照射、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5、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 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应按 地基土承载力 a、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试验(浅层平 b、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 第10min、30min、60min测 板载荷试验) 段; 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 c 、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 时间为3h,测读时间应为第 d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10min、30min、60min、 120min、180min。
地基土承载力 加载分级不应少于 试验(浅层平 8级。最大加载量 板载荷试验) 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压力值的2倍。
检测类型
试验终止条件
卸载规定 每级卸载量为加载量的2倍,每级 荷载维持1小时,按第 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 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 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 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 15,30min,以后每隔30min 读一次。 卸载等级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 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 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 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钢梁、油压千斤顶、承压板、百分表、玻璃片、百分表 支架、磁力表座,磁吸铁片等;
要求:
1、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 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 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应超过20mm。 2、承压板面积大于0.5m2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 称安置4个位移测量仪表,承压板面积小于等于0.5m2时, 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量仪表;
6、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 15min、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 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 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7、正式加压前应预压最大加载量的5%,预压时 间为5min,预压结束卸载为零,架表开始试验
设备准备、安装
沉降稳定标准 每1h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 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 后第30min开始,由1.5h内连 续三次每30min观测值计算), 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 级荷载;
分级荷载宜为最大 基桩的竖向抗 加载量或预估极限 压承载力试验 承载力的1/10, 第一级可取分级荷 载的2倍。
复合地基 承载力试验
a、某级荷载下,桩顶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 基桩的竖向 沉降量下的5倍,且沉降量大于40mm。 抗压承载力试 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下的2 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的。 验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c、当载荷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可加至桩顶沉降量 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 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复合地基 承载力试验 a、沉降急骤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隆起; 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 求压力值的两倍。
一般规定:
工程验收检测的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 载力特征值的2倍,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 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3倍;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为每500m2不应少于1点,且总点数 不应少于3点; 2 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测数量。
加载等级可分为 8~12级。最大加 载量不应小于设计 要求压力值的2倍。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 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 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 一次。
每级加载后,间隔10、 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 10、 10、 15、 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 15min以后每隔半小 趋于稳定,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时测读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