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税筹划练习

纳税筹划练习

第一章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一、单选题A 1.在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定局后,再实施少缴税款的措施,无论是否合法,都不能认为是税收筹划。

该观点体现了税务筹划的哪一项原则()。

A.事先筹划B.守法性C.实效性D.保护性A 2. 税收筹划和偷税、逃税、抗税最本质的区别在于()A、合法性B、目的不同C、手段不同D、发生的时间不同D 3. 下列哪项不是税收筹划的客观条件()。

A、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B、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C、具备税收筹划意识D、具备一定的社会声望D 4.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以期达到纳税负担最小的经济行为是()。

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避税A 5. 我国实体税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B.简税制、窄税基、高税率、严征管C.简税制、宽税基、高税率、严征管D.简税制、宽税基、中性税率、严征管二、多选题ABCDE 1. 税收筹划的特点()A.不违法性B.事先性C.风险性D.方式多样性E.综合性ABCD 2. 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 ( )A.企业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B.税收制度的复杂化、差异性C.税收管理体制日益完善D.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日益加强ABC 3实施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 ( )A.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B.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C.具备税收筹划意识。

三、判断题√ 1.税务筹划的最本质特征是合法性。

()× 2.进行税收筹划是没有风险的。

()× 3.节税越多的方案往往也是风险越小的方案。

()×4.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 5.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综合谋划活动。

()√6.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一、多选题ABCDE 1. 税收筹划的切入点包括() A. 选择税收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B.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C.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D.以影响应纳税额的几个基本因素为切入点E.以不同的财务管理过程为切入点。

ABC 2.利用税收扣除来获得税收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在于()A.争取扣除项目最多化B.争取扣除金额最大化C.争取扣除最早化D.争取抵免金额最大化二、判断题√ 1.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 2.个人独资企业不适用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税收优惠。

( ) √ 3.税率一定的情况下,应纳税额的大小与计税依据的大小成正比。

( )第三章增值税的税收筹划一、单选题C 1.下列应按13 %税率缴纳增值税的货物或者劳务是()。

A.寄售业销售寄售商品 B.加工劳务C .农膜 D.小规模纳税人销售的货物C 2. 下列项目中应征收增值税的有()。

A.歌厅售饮料的收入 B.招待所订购火车票的手续费C企业售货中收取的储备费 D客轮小卖部的销货收入C 3. 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

A.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B.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C.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D.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D 4.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中的价款费用不包括()。

A.收取的手续费 B.收取的包装物租金C.收取的运输装卸费 D.收取的销项税额C 5.下列行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是()。

A.经营娱乐业 B.文化体育业 C.将自产的货物用于投资 D.饮食服务业D 6.下列项目中应确认收入实现计算销项税的项目有()。

A.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B.将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C.将购买的货物继续生产的货 D.将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C 7.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免征增值税的项目是()A.销售图书 B.销售大米 C.销售古旧图书 D.出口货物A 8. 下列货物适用13%税率的是()A.天然气 B.古旧图书 C.汽车 D.建筑物C 9. 下列各项中,既是增值税法定税率,又是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的是()A.7%B.10%C.13%D.17%D 10. 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征增值税不征营业税的是()。

A.餐厅提供餐饮服务并销售饮料B.电信部门销售移动电话并提供有偿电信服务C.装饰公司为客户包工包料进行装修D.机械厂销售机器并为顾客有偿送货二、多选题ABCD 1.下列有关增值税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增值税采用间接计算方法B.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C.增值税是价外税 D.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免税ACD 2.增值税销项税的计税依据(销售额)包括()A.从购买方收取的货款B.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C.运输装卸费D.包装费ABCD 3. 可以享受增值税、消费税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一般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已报关离境B.已办理出口收汇并已核销C.已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D.属于增值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ABC 4. 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一般纳税人的下列销售行为中,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

A.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B.向小规模纳税人转让专利权C.向消费者个人销售货物D.向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ABCD 5.不允许从销项税额中的扣进项税额的项目包括( )A. 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B.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C. 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D.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AC 6. 下列项目中,免征增值税的是()。

A.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B 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C.避孕药品和用具 D.居民用煤炭制品三、判断题√ 1.我国在2009年实行了增值税的全面“转型”,我国增值税由过去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

()√ 2.甲公司销售电梯的同时为对方提供安装,属于混合销售行为。

()√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

()√ 4.兼营是纳税人既销售应征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同时又从事应征营业税的应税劳务,而且这两种经营活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

()√ 5.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受托方的征收增值税,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征营业税。

()√ 6.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或者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免税农业产品,允许按买价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 7.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费,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但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不能合并计算扣除进项税额。

()× 8.纳税人因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的而无法明确划分进项税额的,则进项税一律不允许抵扣。

()√ 9.对于退税率等于征税率的产品,无论其利润率高低,采用“免、抵、退”的自营出口方式均经用采用来料加工等“不征不退”免税方式更优惠。

()× 10. 企业销售不动产应该缴纳增值税而不是营业税。

()× 11. 外贸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

()× 1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可以视经营情况随时申请变更。

()× 13. 销售自来水、天然气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四.案例分析题1.B市牛奶公司主要生产流程如下:饲养奶牛生产牛奶,将产出的新鲜牛奶再进行加工制成奶制品,再将奶制品销售给各大商业公司,或直接通过销售网络转销给B市及其他地区的居民。

由于奶制品的增值税税率适用17%,进项税额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向农民个人收购的草料部分可以抵扣13%的进项税额;二是公司水费、电费和修理用配件等按规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与销项税额相比,这两部分进项税额数额较小,致使公司的增值税税负较高。

假定2005年度从农民生产者手中购入的草料金额为1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3万,其他水电费、修理用配件等进项税额为8万元,全年奶制品销售收入为500万元。

则该牛奶公司需要交纳多少增值税?增值税的税负率是多少?你能否为其筹划帮它降低税负?解:筹划前: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00×17%-(13+8 ) =64(万元)税负率=64÷500×100%=12.8%筹划后:饲养场免征增值税,假定饲养场销售给制品厂的鲜奶售价为35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

则: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00×17% -(350×13%+8)=31.5(万元)税负率=31.5÷500×100%=6.3%方案实施后比实施前节省增值税额:64-31.5 = 32.5(万元)2.某出口型生产企业采用进料加工方式为国外A公司加工化工产品一批,进口保税料件价值1000万元,加工完成后返销A公司售价 1800万元,为加工该批产品耗用辅料、备品备件、动能费等的进项税额为20万元,该化工产品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该出口型生产企业本期可以享受多少增值税退税?或者需要交纳多少增值税?你能否为其筹划,帮它降低税负?解:进料加工方式:1、剔税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离岸人民币价*税率差-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税率差=(离岸人民币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税率差(17%-13%)=(1800-1000)*4%=32(万元)2、抵税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进项税-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 -(20-32)=12(万元)应纳税额为正数,故应退的税额为0,不必再往下计算。

如果该企业改为来料加工方式,由于来料加工方式实行免税(不征税不退税)政策,则比进料加工方式少纳税12万元。

若上例中的出口销售价格改为12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则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进料加工方式下:1、剔税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离岸人民币价*税率差-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税率差=(离岸人民币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税率差=(1200-1000)*4%=8(万元)2、抵税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进项税-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留抵税额=0 -(20-8)=-12(万元)3、计算标准免抵退税额=离岸人民币价*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退税率=(离岸人民币价-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退税率=(1200-1000)*13%=26(万元)4、比较大小,确定应退税额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留抵税额12<26,应退税额=12也就是说,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可获退税12万元,比来料加工方式的不征不退方式更优惠,应选用进料加工方式。

3.某公司是一个年不含税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材料35万元(不含税)左右。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增值税征收率为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