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税筹划习题

纳税筹划习题

[案例 3— 5] 销售方式的纳税筹划假如某服装经销公司在 2008 年为庆祝建厂 10 周年,决定在春节期间开展一次促销 活动,现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打 8 折,即按现价折扣 20%销售,原 100 元商品 以 80 元售出;方案二,赠送购货价值 20%的礼品,即购 100 元商品,可获得 20 元礼品;(进货每件成本为 70 元 /100 件)现分别计算方案一,方案二中,公司的税后利润。

不考虑赠送货物的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方案一: 应纳增值税:[80/ (1+17%)X 17%]— [70/ (1+17%X 17%]=1.45 (元) 企业利润额: [80/(1+17%) ]—[70/(1+17%) ]=8.55 (元) 应缴企业所得税:8.55 X 25% =2.14 (元) 税后净利润: 8.55—2.14 =6.41(元) 方案二:销售 100 元时应纳增值税: [100/(1+17%)X 17%]—[70/(1+17%)X 17%] =4.36(元)赠送 20 元时应纳增值税:[20/(1+17%)X 17%]—[14/(1+17%)X 17%]=0.87(元)企业利润额为: 100/(1+17%)—70/(1+17%)— 14/(1+17%) = 13.67(元) 企业应缴企业所得税为: [100/(1+17%) +20/(1+17%)—70/(1+17%)—14(1+17%) ] X25%= 7.69(元) 税后净利润为: 13.67—7.69 = 5.98(元)[案例3 - 7] 甲、乙、丙为集团公司内部三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彼此存在着购销关系;甲企业生产的产 品可以作为乙企业的原材料,而乙企业制造的产品要提供给丙企业。

假设甲企业进项税额 为 40000 元,以下价格均为含税价格。

企业增值税 生产数量 正常市价 转移价格 所得税率 名称税率 (件) (元) (元) 甲17% 1000 500 400 25% 乙17% 1000 600 500 25% 丙 17% 1000 700 700 25%假设甲企业进项税额为 40000 元,市场月利率为 2%。

如果三个企业均按正常市价结算货款, 应纳增值税税额如下:甲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000X 500*(1+17%)X 17%— 40000=72650 — 40000=32650 (元) 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000X 600+( 1+17%)X 17%— 72650=87180 — 72650=14530 (元) 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000X 700+( 1+17%)X 17%— 87180=14529 (元) 集团合计应纳增值税额 =32650+14530+14529=61709(元)但是,当三个企业采用转移价格时,应纳增值税情况如下:甲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000X 400+( 1+17%)X 17%— 40000=58120-40000=18120(元) 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000X 500+( 1+17%)X 17%— 58120=14530 (元) 丙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000 X700 +(1+17%)X17%—1000X 500+(1+17%)X 17% =29059(元)集团合计应纳增值税额 =18120+14530+29059=61709(元) 由于三个企业的生产有连续性,就使得本应由甲企业当其应缴的增值税款相对减少14530(32650— 18120)元,即递延至第二期缴纳(通过乙企业) ;乙企业原应缴纳的税款 又通过转移价格递延至第三期由丙企业缴纳。

考虑折现因素,则使集团公司整体税负相对 下降。

[案例 3— 11] 兼营免税或非应税项目进项税额核算的筹划 某商贸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既销售面粉,又兼营餐饮服务。

某月从粮油公司购进面粉,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100 万元,增值税税款13 万元,当月该批面粉的80%用于销售,取得不含税收入95 万元;另外20% 用于加工制作面条、馒头等,提供餐饮服务取得收入45 万元。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如下:面条、馒头属于非应税项目(营业税)若不能准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13 X [ 45十(95+45)]=4.18万若能够准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13 X 20% = 2.6 (万元)由此可见,若准确划分两类不同项目的进项税额可以节省增值税 1.58 万元(4.18—2.6)。

[案例3—14] 农产品免税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B 市牛奶公司主要生产流程如下:饲养奶牛生产牛奶,将产出的新鲜牛奶再进行加工制成奶制品,再将奶制品销售给各大商业公司,或直接通过销售网络转销给 B 市及其他地区的居民。

由于奶制品的增值税税率适用17%,进项税额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向农民个人收购的草料部分可以抵扣13%的进项税额;二是公司水费、电费和修理用配件等按规定可以按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与销售税额相比,这两部分进项税额比例很小。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公司的增值税税负高达13.4%。

该公司应如何进行筹划以减轻税收负担?围绕进项税额,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筹划方案:公司将整个生产流程分成饲养场和牛奶制品加工两部分,饲养场和奶制品加工厂均实行独立核算。

分开后,饲养场属于农产品生产单位,按规定可以免征增值税,奶制品加工厂从饲养场购入的牛奶可以抵扣13%的进项税额。

筹划方案实施前,假定每年公司从农民生产者手中购入的草料金额100 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3 万元,其他水电费、修理用配件等进项税额8 万元,全年奶制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则: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00X 17%-( 13+8) =64(万元)方案实施后,独立出来的饲养场免征增值税,假定饲养场销售给奶制品厂的鲜奶售价为350 万元,其他资料不变。

则: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00X 17%-( 350X13%+8) =31.5(万元) 筹划方案实施后比实施前节省增值税额32.5 万元,节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合计3.25 万元。

[案例4-1] 消费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某地区有两家大型酒厂A和B,它们都是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

企业A主要经营粮食类白酒,以当地生产的大米和玉米为原料进行酿造,按照消费税法规定,应该适用20%,0.5 元每斤的复合税率。

企业B 以企业A 生产的粮食白酒为原料,生产系列药酒,按照税法规定,应该适用10%的税率。

企业A 每年要向企业B 提供价值2 亿元,计5000 万千克的粮食酒。

经营过程中,企业B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无法经营下去,准备破产。

此时企业B欠企业A共计5000 万元货款。

经评估,企业B 的资产恰好也为5000 万元。

企业A 领导人经过研究,决定对企业B进行收购,其决策的主要依据如下:( 1 )这次收购支出费用较小。

由于合并前,企业B 的资产和负债均为5000 万元,净资产为零。

因此,按照现行税法规定,该购并行为属于以承担被兼并企业全部债务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兼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转让所得,不用缴纳所得税。

此外,两家企业之间的行为属于产权交易行为,按税法规定,不用缴纳营业税。

(2)合并可以递延部分税款。

合并前,企业A 向企业B 提供的粮食酒,每年应该缴纳的税款为消费税:20000万元X 20%+5000万X 2X 0.5=9000万元增值税:20000万元X 17%=3400万元而这笔税款一部分合并后可以递延到药酒销售环节缴纳(消费税从价计征部分和增值税),获得递延纳税好处;另一部分税款(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税款)则免于缴纳了。

(3)企业B 生产的药酒市场前景很好,企业合并后可以将经营的主要方向转向药酒生产,而且转向后,企业应缴的消费税款将减少。

由于粮食酒的消费税税率为20%,而药酒的消费税税率为10%,但以粮食白酒为酒基的泡制酒,税率则为20%。

如果企业转产为药酒生产企业,则税负将会大大减轻。

假定药酒的销售额为2.5 亿元,销售数量为5000 万千克。

合并前应纳消费税款为:A 厂应纳消费税:20000 X 20% +5000 X 2X 0.5=(90万00元)B 厂应纳消费税:25000X 10% =250(0万元)合计应纳税款:9000+2500=11500(万元)合并后应纳消费税款为:25000X10% =2500(万元)合并后节约消费税税款:11500-2500=9000(元)[案例4-3] 选择合理销售方式的筹划丽华化妆品有限公司2010 年、2011 年有以下几笔大宗业务:(1)2010 年8 月18 日,与南京甲商城签订了一笔化妆品销售合同,销售金额为300 万元,货物于2010 年8 月18 日、2011 年2 月18 日、2011 年6 月18 日分三批发给商场(每批100 万元),货款于每批货物发出后两个月支付。

公司会计在2010 年8 月底将300 万元销售额计算缴纳了消费税。

(2)2010 年8 月20 日,与上海乙商场签订一笔化妆品销售合同,货物价值180 万元于8 月26 日发出,购货方货款于2011 年6 月30 日支付。

公司会计在2010 年8 月底将180 万元销售额计算缴纳了消费税。

(3)2010 年11 月8 日,与北京丙商场签订一笔化妆品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100 万元,货物于2011 年4 月31 日前发出。

考虑到支持丽华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生产,丙商场将货款在11 月8 日签订合同时支付。

公司会计在2010 年11 月底将100 万元销售额计算缴纳了消费税。

具体分析:对于第一笔业务,如果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与甲商场签订合同时,明确“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业务,那么该笔业务一部分销售收入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可以向后推迟。

对于第二笔业务,如果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与乙商场签订合同时,明确“赊销”业务,那么,该笔业务的纳税义务54 万元(180X 30%)可以向后递延10 个月。

对于第三笔业务,从销售合同的性质上看,显然属于“预收货款结算方式销售”业务,如果公司财务人员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该笔业务的纳税义务30万元(100X 30%可以向后推延6 个月。

[案例4-4] 调整会计核算方法的筹划金元酿酒公司是一家大型造酒企业,主要生产粮食白酒,其产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考虑到本市的零售商和部分消费者也到厂内直接购货,公司单独成立一个经销部负责面对本市客户销售,为加强对经销部的管理,总公司对经销部实行“物流分类管理,财务统一核算”的管理方法。

2007 年度,经销部共向本市销售粮食白酒20000 市斤(1000 箱),公司按批发给其他批发商的价格每箱400 元与经销部结算,经销部再按每箱500 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