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少年活动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托克逊县校外教育工作在“三教整合、网络推进、功能延伸、特色发展”的大校外教育新格局下,遵循青少年的兴趣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服务城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德育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为重点,按照“典型引路、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进的原则,在全县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共管、合力共抓校外教育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一条具有托克逊县特色的校外教育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托克逊县现有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个,乡村学校少年宫6个,校外活动站9个。
其中,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中央彩票公益基金扶持的第二批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733平方米;乡村少年宫是中央文明办少年宫建设项目,2012年底至今,我县共争取120万元资金,先后建成了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每个乡村少年宫均有8-16个活动室及户外活动场地;校外活动站是我县依托部分具有特色活动项目的中小学校建立,于今年3月首批挂牌。
我县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县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县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各乡村少年宫所在乡镇及所依托学校也设立相应工作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两套管理和主任(校长)负责制。
在具备条件的村级小学设立校外活动站,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负责县、乡少年宫和活动站的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了“县乡联动”的金字塔式管理机制。
同时建立了县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托克逊县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规划、管理、指导和考评各乡村少年宫校外教育工作,全县校外活动场所共有管理人员13人,教师70人(含乡村少年宫的兼职教师),外聘老师48人。
二、主要做法(一)强化五个保障,推动校外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
我县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县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县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各乡村少年宫所在乡镇及所依托学校也设立相应工作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两套管理和主任(校长)负责制。
在具备条件的村级小学设立校外活动站,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负责县、乡少年宫和活动站的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了“县乡联动”的金字塔式管理机制。
同时建立了县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托克逊县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规划、管理、指导和考评各乡村少年宫校外教育工作,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
采取“向上争取资助一点,各级财政补贴一点,社会企业捐助一点,文明单位挂钩帮扶一点,乡镇学校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资金。
县委、政府也将校外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县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县各乡村少年宫的定期、不定期督查结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年终补贴10万元专项经费。
去年,县财政拨付少年宫活动经费20万元,文明办、教育等各有关部门共投入661万元用于乡村少年宫建设。
同时,严格财务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坚持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不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性创收,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实行免费,对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实行全免费,有力保证了校外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夯实阵地建设。
我县坚持立足农村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三种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方式建设阵地。
一是独立新建型。
在有建设用地、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内独立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室与常规教室分离,使青少年拥有独立的课外活动空间。
如:夏乡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博斯坦乡中学乡村少年宫。
二是校内改造扩建型。
在校舍比较充裕的学校,利用空臵房屋和场地改建、扩建乡村少年宫,实行活动室与教室分离,相对独立。
如:郭勒布依乡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伊拉湖中学乡村少年宫。
三是现有教室交替使用型。
主要是利用学校现有教室、场地,对教室的功能进行改造,添臵必要的活动设施器材,上课时用于课堂教学,放学后或周末及寒暑假、节假日用于开展校外活动。
如:博斯坦乡吉格代学校少年宫、夏乡泛海希望小学校外活动站。
四是完善制度保障。
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的口号,结合全县校外教育工作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主要包括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制度、例会制度、师资统筹制度、培训制度、活动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诸项制度,确保全县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
五是强化师资保障。
不断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热心校外教育事业、年龄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专兼职结合的校外教育教师队伍。
一方面,在全县推行了“师资统筹”的调配方法。
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教育兼职和外聘教师师资库,全县共有302名在职教师及校外教育兼职教师,通过招选、招聘等形式,补充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师资力量,按照县、乡校外活动场所各阶段开展校外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由青少年活动中心统筹调配全县各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各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工作量纳入年终考核、特岗教师转正考核以及在职教师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不断夯实校外教育的师资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积极邀请外聘专家、专长人员及优秀的管理者对校外教育辅导员、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分层组织管理人员、辅导员、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近年来校外教育管理人员、辅导员参加相关培训人数达200余人。
还通过县内互培、自培等方式,在各少年宫及站点选取有专长的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培训师,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三种模式,促进校外活动场所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推进“一宫一特色”的创建模式。
各乡村少年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挖掘传统资源,突出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打造各自的校外教育品牌。
如夏乡中心学校少年宫突出“以读养德”的特色,建立了藏书3万余册的独立图书阅览室,设立了班级书屋和书香走廊,创办了校报,开展了“图书漂流”、经典阅读等快乐阅读活动,努力营造“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夏乡南湖学校少年宫开展了民族杂技表演“达瓦孜”、民族手工编筐、传统刺绣等活动项目,并用新疆本土民族音乐自创了校本操,开辟了一间维吾尔民俗文化陈列室,让广大师生充分领略到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郭勒布依乡中心学校少年宫以国际象棋、乒乓球为特色,每月以“打擂、挑战”的形式,普及推广中国传统益智活动,增加了孩子的参与热情和互动性;博斯坦乡中学少年宫以木卡姆、飞机模型、航模制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发扬民族艺术——“木卡姆”,开展百人大型木卡姆歌舞乐表演,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伊拉湖中学少年宫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开办生命教育展,并将“生命在于运动”理念贯穿在排球特色运动项目中,建设了沙滩排球场,开设排球校本课程,创编大型百人校本排球操,努力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少年宫活动中学会珍惜生命、感恩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是推行“一站一品牌”的辐射模式。
积极将具有一定特色活动项目的学校发展为校外教育活动站,目前我县已设立9个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站,校外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
同时,扶持各校外教育活动站特色发展,形成各自品牌,使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机融合、有益互补,带动其他学校积极开展特色校外教育活动。
如:县第一小学校外活动站积极推行“五四三二一”快乐教育,成立了民汉经典诵读、剪纸、葫芦丝、脸谱画等15个社团,开发了魔尺、魔方、口风琴等特色活动项目,开展了快乐大课间和快乐社团活动,用快乐教育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进行了积极的链接,成为全地区快乐教育示范典型;夏乡泛海希望小学校外活动站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圣贤墙”,开辟“民族文化角”,开展“中华三字经百人朗诵”、“十二生肖”谜语大赛、“走近非遗”、“美德少年”评比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品行;郭勒布依乡卡拉西学校校外活动站因地制宜,突出体验式教育,依托校园内果园开发农业劳动实践田及种植、养殖园,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西红柿、辣椒、花生等蔬菜。
同时作为全县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让各族青少年走进果园和田间地头,使他们在直接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实践中体会合作,品味自信,享受快乐,积累收获,健康成长。
伊拉湖中心小学校外活动站以成功创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点及家校共建模范单位为契机,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紧密衔接的教育网络,通过设立“家长志愿值勤岗”,开设“家长大讲堂”,开展“家长开放日”以及聘请家长、村委会成员作为校外教育辅导员,定期参加校外教育站活动,有效促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提高了各民族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推广“无围墙式”的办宫模式。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校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各乡村少年宫校外教育资源优势,我县探索推广了“无围墙式”的办宫模式,即以各乡村少年宫为中心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其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县财政将按参加活动学生人数分别给予开展活动的乡村少年宫和组织学生参与的学校一定的经费补贴,从而辐射带动全乡乃至全县的校外活动全面开展,今年一次性补贴5.2万元经费。
(三)明确一个目标,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全面育人功能。
我县坚持把推进校外教育工作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坚持“动静结合、学玩结合、校内外结合、室内外结合”四结合模式,切实使全县校外教育课程开展活动化。
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县各校外活动场所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
同时,突出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各类节庆日,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做懂法、守法的小公民”法律教育活动、“让生命充满爱〃感恩践行”宣讲活动、“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新疆共发展”巡展活动,以及“千人健走白杨河”、我爱“诺肉孜”、“感恩〃奋进”演讲比赛、“七彩夏日,快乐成长”、连心工程系列活动“阿塔、阿帕,我来了”及“艾凯、雪谢我来了”、“我在城里有个家”融情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
使各族青少年学生在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良好情操。
2.拓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