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_____;而南宋_____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__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
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磅礴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弄玄虚
B.惊心动魄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作高深
C.气势磅礴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弄玄虚
D.惊心动魄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作高深
C[第一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
第二处,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
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偏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
这里说的是“南宋”,结合历史,应该选用“偏安一隅”。
第三处,相反相成:指
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原文介绍“写”和“意”两方面,两者不是对立的,所以应该选用“相辅相成”。
第四处,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
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从后面的“玩形式游戏”来看,这里应是“让人迷惑”的意思,所以应该选用“故弄玄虚”。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B.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错误:①缺少主语,从后半句“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可知,主语应该是“中国画创作者”。
②“问题”缺少相应的谓语,应在“高度”后加上“来看待”。
③“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语序不当,应改为“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
]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B.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C.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D.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D[括号后的内容是对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举例,两者表达的意思应该是
“写”应该指“笔墨法度”,
“意”应该指“特一致的。
分析括号后面的内容可知,
定审美意蕴”,“既包含……,也包含……”表示两者兼而有之,对应“不是独立存在”。
]
4.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让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五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
指出并改正。
(5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
至于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尽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感到荣幸的!回老家时,我会探望您。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应改为“收到”。
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应改为“爱护”。
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造成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
惠赠,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物品给自己,应改为“送”。
“荣幸”指光荣而幸运,一般只能用于自己,可改为“惊喜”“高兴”等。
答案: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④“惠赠”改为“送”;⑤“荣幸”改为“惊喜”。
(每处1分)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
苦闷雄壮感伤
怀愤懑诉愁苦存慷慨显激昂寄孤苦抒忧愁
送别友人怀才不遇思念家乡留取丹心报国无门矢志报国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两个动词性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是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
从句式来看,“中国文人持有……的情怀”是一个固定句式,需要填充的是“情怀”前的定语。
从语意上看,一、二句是讲述中国文人的具体表现,
三、四句是对这些表现原因的总结。
于是,从“苦闷的情怀”来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中国文人苦闷的具体表现,且先有“怀才不遇”,后有“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是对苦闷情怀的初步概括。
从“感伤的情怀”来看,“思念家乡,送别友人”是中国文人感伤的具体表现,且古人以家为重,故先有“思念家乡”,后有“送别友人”;“寄孤苦抒忧愁”是对感伤情怀的初步总结。
从“雄壮的情怀”来看,“矢志报国,留取丹心”是中国文人雄壮的具体表现,且古人素有家国情怀,故先“矢志报国”,后有“留取丹心”;“存慷慨显激昂”是对雄壮情怀的初步概括。
答案: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中国文人怀有苦闷的情怀。
②思念家乡,送别友人,寄孤苦抒忧愁,中国文人具有感伤的情怀。
③矢志报国,留取丹心,存慷慨显激昂,中国文人拥有雄壮的情怀。
(每句2分)。